非刘姓不为王,再到千古阳谋“推恩令”,西汉如何分解诸侯势力?

如题所述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在争天下之中失败,刘邦胜出。这一年,刘邦在长安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也有“前汉”一说。国号汉的由来于秦朝亡后,当时的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十八个诸侯时,刘邦便是其中一个,他被项羽封为汉中王,所以这也是楚汉之争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继续用“汉”为国号的由来。

刘邦刚建立西汉之初,为了避免和走秦朝的老路在短时间内无法保证在全国采取郡县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就此和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一样,将有功的功臣将领和宗室分封为诸侯王,但有一点不同的是,刘邦除了分封功臣和宗室为诸侯王之外,在中央直辖管理的地方和诸侯国内实行郡县制,这便是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度。

《后汉书·百官志》:汉初立诸王,因项羽所立诸王之制,地既广大,且至千里。

诸侯王国的下辖的郡由诸侯管理,中央直辖的郡由朝庭管理,按级别来说诸侯王国比朝庭管理的郡还高一个等级,所以西汉初期的诸侯王国有着与周朝的诸侯国一样的权利,有自己的军队和官员!

后来,刘邦惧怕诸侯王国像周朝的诸侯过于强大抗衡朝庭,刘邦进而采取削弱诸侯王国势力的打算,第一步,便打出了“天下非刘姓不得为王”。随之消灭了燕王、楚王等这些在建立西汉时所封的异姓诸侯王,异姓不得为王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封曹操为“魏王”,后来曹丕即魏王位,也夺了东汉天下。

刘邦的第二步就是,消灭了异姓王之后,再次封刘姓宗室为王,但刘邦也留了一点小心眼,异姓诸侯威胁被消灭了,但宗室诸侯的隐患也会随之而来,而他现在所做的不过是安抚刘姓诸侯的缓兵之计而已!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是西汉王朝首次提出了消除刘姓地方诸侯势力的策略,它的提议人是文帝时期的贾谊,主父偃的推恩令便是从其吸纳而来!

贾谊和汉文帝

文帝在贾谊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下,采纳了将原先刘肥的封国“齐国”一分为六,淮南国一分为三,这便是西汉王朝首次对削弱刘姓诸侯势力的第一步,也是削弱地方王国的自治权力的大棋!

七国之乱再次削弱了地方诸侯势力过大的问题,也是诸侯势力下降的开始

景帝继位第三年,采取御史大夫晃错的建议《削藩策》,故引起了以楚、吴地方诸侯的不满,尤其西汉诸侯王实力最强的吴王刘濞。刘濞打着“清君侧”的口号联合其他王国起兵反抗对景帝削藩的不满,但是这场打着清除朝庭奸臣口号起兵的叛乱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就被景帝任命的汉军统帅周亚夫在三个月就火速消灭了。

景帝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将参与起兵的七国有六个封国被废除,这六个封国全被设为朝庭直接管理的郡,这一场叛乱也消除了地方诸侯势力过大的根基,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梁国一分为五这种“化整为零”为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打下基础

梁国,是刘武的封国,刘武是文帝的儿子、景帝刘启的弟弟,在七国之乱中,梁王刘武是最大的功臣。后来,也成为了诸侯王国中地域最大的封国,在景帝酒后失言要立梁王为储君时,虽然梁王成为储君的梦想破灭了,但是景帝对他并没有放松!可能是天意所定,景帝中元六年即公元前144年,梁王刘武病逝。刘武死后,景帝将梁国一分为五,梁王的五个儿子也因此全部为王。

推恩分封一招让诸侯王无所招架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这是主父偃向武帝推荐如何将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的一大策略,是主父偃集合贾谊的《过秦论》和景帝时期的《削藩策》所总结出来的削弱诸侯势力的“推恩令”策略!

推恩令和削藩策有何不同?其实两者的方向都是削弱地方诸侯势力过大的策略,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

《削藩策》过于直接,也就是朝庭不管你是否对错,就可以下诏书削去王国封地变为朝庭的郡,从而减少诸侯王国日益增长的势力。但是有一点:由于当时诸侯王国有自己的军队和财政,虽然朝庭有虎符可以节制各诸侯王国军队的权力,但毕竟只是节制没法长保诸侯直接管理的权力,所以这也是景帝时因过于直白削弱诸侯王的领地引发了七国之乱。

西汉建立时,刘邦推行郡县并行制,除了诸侯国的国相和监督诸侯的御史大夫是朝庭委任外,其余的都是诸侯王各任命,所以这也是削藩策无法能有力进行削藩各诸侯封地的原因之一!

3. 推恩令和削藩策不同之处就是,所有诸侯王的儿子均可以封王,封王不是由朝庭分封新的领土,而是将其王国之内的封地每个诸侯儿子均得一隅!

在“推恩令”未有之前,各诸侯王国的继承制度还是以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其他儿子就无法享受封地。所以主父偃向武帝刘彻推行“推恩令”。

推恩令内容

而推恩令的主要实质是:朝庭以吹灰之力解除诸侯对朝庭的压力,也不用削藩政策来激怒各诸侯王国给朝庭的压力。因为推恩令可完全取代削藩策的影响,是各诸侯无法突破的策略,所以一旦施行,诸侯各国再反对朝庭也没有任何压力可言!

分封诸子

因为推恩令除了以嫡长子继承外,诸侯其他的儿子均可将诸侯国的封地都占一块,倘若诸侯国君有五个儿子,可以把它分为五个小国。

然后若从这从分出去的小国国君又有五个儿子,又可以继续分封五个儿子为王或者侯,要是谁没有后嗣朝庭可以把这封地收归朝庭管理,有子嗣的层层分封,长久下去不就没得封了吗,那他们也就成为了庶民了!

结论:从西汉建立开始到武帝推行“推恩令”的策略,我不得不佩服这一无法击破、摆在桌面上的千古阳谋,因为它的施行对西汉各诸侯的打击非常的大,让各诸侯王国根本没有还手回击的力量!

推恩令

因为武帝刘彻在推恩令除了逐步分割诸侯势力之外,在其它方面也毫不留情的削弱了诸侯对朝庭抵抗的能力,例如:将原先诸侯拥有的地方军队直接划给诸侯国相和内史管理,取消诸侯王参与诸侯国内的政务,而这些政务均由朝庭委任的国相和内史管理,国相和内史又归朝庭的十三部刺史管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