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别的写景抒情文有什么不同?

我们要学这篇文章,老师要我们自己查资料。因为是小组学习,而我是组长,所以简单的任务都分给其他人了,而我又不想和别人一样,所以请大家给我一些除了原文译文、赏析、作者简介之外一下不一样的资料!

我认为楼主可以结合欧阳修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一起学习。
因为,《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在写作方式和意境上都是比较相似的,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差不多:虽然被贬外地,但是在自己的辖内仍然尽心尽力,使百姓安居乐业。
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所以,作者其实还是有一些怀才不遇的落寞的,只是,文中更多笔墨着眼于水水之乐,而淡化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忧愁。

《丰乐亭记》也是如此,开始写丰乐亭由来;中写滁州自古以来的兵患战多,民不聊生,直到宋朝才能免于兵乱,人民安居乐业;后写欧阳修与民同乐,最后写为何取名丰乐亭。

原文如下: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26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世情怀,全文洋溢着喜庆愉悦的情感,没没有贬谪的伤感,也表现出欧阳修的乐观. (个人想法)
第2个回答  2007-05-27
《醉翁亭记》确是一篇风格清新、摇曳生姿、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这些方面,都是可资借鉴的
第3个回答  2007-05-28
《醉翁亭记》确是一篇风格清新、摇曳生姿、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