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遇事动不动就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9
一个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遇事——特别是小事——动不动就哭。通常有三种原因,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第一,玻璃心。一碰就“碎”。根源是自尊心强,心理却很脆弱。稍有小事不如意——根本不是个事的事,在这样的孩子的眼里仿佛就是大事。要是说他一句——还不是批评,只不过是意见相左,就感到很受伤!哭!大哭!伤心地哭!这也是心智尚不不成熟的表现。有得救。

第二,任性心。根源是成人太宠溺。什么都由着他,遇事只会采取哄的方法。特别是孩子一路,无论对错,立马哄。久之,哭就成了孩子满足需求、赢得胜利,解决问题的法宝。哭成了可以混战对错,躲避惩罚的杀手锏!好用!比如,需要一颗糖,不马上给——哭。需要一根小吸管,不马上给——哭!过期饮料饮料不能喝——哭!意相左,必哭。无论对错,无论可否。只在意自己是否如意!这类孩子,对“延迟满足”,非常不能忍受!对“商量”尤其没有耐心!对“不顺其意”尤其忤逆,哭仿佛是他对“逆意”的条件反射!归根结底,宠溺是祸源。任性病,都是父母长辈无原则旳宠出来的。就教育而言,“宠”绝对是坑害孩子第一条!

第三,表达弱。多少事,只要学会表达就能解决。两个方面会让孩子失去表达的机会。第一,哭就能解决问题,还表达什么?第二,哭就可以解决问题,还表达什么?前者,成人一遇孩子哭,就各种安慰和满足,不请孩子说出来不满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应该怎么解决问题。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后者,孩子不用表达,成人就迫不及待地“心神领会”,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了孩子的“不开心”问题。孩子形成了以“哭”解决问题的惯习!哭,从“能”(可能)解决问题,到“可以”(现实)解决问题。剥夺了孩子表达的机会,丧失了孩子表达能力提升的机会。

如何解决?很简单。

第一,对付“玻璃心”,首先是适当的呵护,感受尊重、关爱和理解。比如拥抱安慰可以让情绪安定下来。但不能止于呵护,因为呵护玻璃心不是目的。呵护之余,更要锻炼孩子的心智,磨练孩子的意志。比如鼓励孩子坚强、勇敢。和孩子一起进行游戏,进行一个需要付出毅力和勇气的活动,比如攀爬、冒险、穿越活动等。教会孩子遇事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事小事,这难不倒我,这我可以做到,我绝不放弃,我绝不退缩,我要挑战我自己……其中,成人的榜样和引导尤其重要!

第二,对付“任性心”。没啥说的,放弃宠溺,延迟满足,让孩子明白,不是什么时候你想怎样就怎样,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你若哭,不妨哭一会儿去,能“商量”就“商量”,不能,不妨哭一会儿。也给孩子指导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也给孩子机会,让孩子找到办法——除了哭,解决问题或获得需求满足的办法实在是多了去了。你给孩子机会,他自己一定能找到。成人引导的必要性,一定是在孩子安定情绪,停止哭泣之后。而不是一哭就立刻介入。

第三,对付“表达弱”。就是要给给孩子表达的机会,锻炼孩子表达的能力。即使你知道孩子为什么哭,不妨也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问四个问题:(1)你为什么哭,哪里不好,说出来我听听。(2)应该怎么办?你说说,我们一起解决。(3)也听我说说,我们一起商量解决办法。(4)你感觉这件事情,你解决得怎么样?给孩子点赞!鼓励下一次做得很好!日积月累,必有大改观!请注意,四个问题必在情绪安定,哭声渐熄后。否则不要急于介入。情绪激动,哭声不止,不妨先让他哭一会儿。以哭宣泄狂风暴雨般的情绪是必要的。怒云不止雨,静气可安心!心安而后可教也!

哭,是孩子宣泄情绪的最原始方式,但哭也是人宣泄情绪的最低端方式。应该让孩子学会用更好的、更积极的、更可接纳的方式,去表达情绪情感、表达需要,表达不满。更要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告别无谓的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