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年轻人都去中小城市发展

如题所述

作为一个年轻人,之所以选择去中小城市发展,有几个原因。首先,中小城市相对于大城市来说,生活成本较低。在大城市,房价高涨、物价飞涨,生活压力很大。而在中小城市,房租相对较低,生活费用也相对较少,这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吸引点。

其次,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里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供年轻人施展才华,可以参与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发展前景。

另外,中小城市的人文环境也是吸引我去的一个因素。相比繁忙喧嚣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的生活更加宜居,社会关系更加亲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融洽,社交圈子更容易扩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人际关系,并享受到更多的人情味。

最后,去中小城市发展也是一种追求平衡的选择。在大城市中,竞争激烈,压力巨大,而中小城市的生活更加宁静和舒适,给了年轻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人发展。

总的来说,年轻人选择去中小城市发展有很多原因,包括生活成本低、发展机会多、人文环境好等等。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情况和需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只要年轻人努力去适应和融入,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23
今天,年轻劳动力有了更多选择,“非北上广深不去”的想法已悄然改变,这是件好事,对人才本身来说,实现了更优的人力资源配置,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有助于继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动实现区域平衡。
人的流动是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如何对待劳动力和人才、如何看待人才流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形成人力资本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良性循环。”这将有利于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更好地促进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
人是生产力的关键。人口流动特别是人才流动,往往伴随着技术、资金、信息等多方面要素的流动,其中蕴含着充沛的发展动力。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能够为流入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而经济发展之后,会有益于培养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劳动力,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把劳动力要素流动同人力资本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
最近几年,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再留在大城市漂泊,而是到中小城市发展。这是年轻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动向,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倒逼城市在公共服务供给、营商环境改善、人才宜居宜业等方面做些文章。
大学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本应从事与其智力能力、专业特长基本相符合的工作。但由于大城市极其激烈的就业竞争,学历也在贬值,一些本科毕业生从事的是技术性不强的劳动,一些学术型研究生并没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这是经济压力下的社会化选择,本无可厚非,但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浪费。
大城市人才过剩,而中小城市人才紧缺。“发展差距”导致“人才鸿沟”,“人才鸿沟”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发展差距”,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城市的发展终究要靠人才。大学毕业生主动选择到中小城市发展,可以把智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也有助于弥合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人才鸿沟”。
此外,当越来越多的年轻劳动力选择到中小城市发展时,大城市人口净流入相对减少,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更好地落实“房住不炒”政策。
第2个回答  2022-08-05
一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之后,也渐渐很多人买不起了,于是就去了四五六线城市,当然也包括这些县城了,县城是最小的城市单位,房价上涨也是最后一波,总算是搭上了末班车,时间大概就是2018年到2019年的两年时间,县城的房价也涨了一波。

2、小县城压力小,机会多,越来越多年轻人居住在小县城

我们有四个一线城市,但是这里的人口总和也不过七八千人口,而中国有14亿人口,占比其实也就5%多一点,所以,虽然这些一二线城市是我们很多年轻人首选的目标,但是真正能够留在里面的不多,很多人最后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家乡,而这其中的乡村年轻人要回到农村的概率是不大的,大多是要选择在家乡的县城。

所以,现在县城新的小区大多房价挺高。
第3个回答  2022-08-19
愿意去中小城市发展,
是因为他们觉得那边生活成本更低,
对自己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