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对亲近的人发脾气?

如题所述

“明明很喜欢对方,却总是不自觉中去贬低,明明想要保护对方,却毫无顾忌的去伤害”,我们好像总是在亲密关系中做这种“口是心非”的事,我们经常会习惯性的去伤害亲近之人,去伤害那些对我们好的人,而把礼貌和温柔都留给不熟悉的人,虽然可能对亲近之人发脾气之后我们会感到后悔和自责,但往往下一次我们可能还会照样做出伤害亲近之人的事。


事实上,这个现象已经在研究中得到证明:Deborah  South  Richardson经过30年的调查,得出了这一结论——比起更陌生的人来,对于那些我们最亲密也是最接近的人,我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它不仅限于爱情,在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爱人、密友之间都经常发生。他将这种伤害亲近之人的现象称为“日常性攻击”。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种不良心态导致的:

1、对“自己人”期望过高,要求更严格

对于亲近的人,我们往往会有更高的期待和更严格的要求,因为我们从小就在亲人对我们的关爱和照顾之中长大,她们对我们的诉求都是尽可能的满足,而且从不要求我们对她的付出说“谢谢”。我们认为亲人伴侣对我们做的事情应该无条件支持和理解,而且只能做好不能失误或者拒绝为我们付出,一旦他们没达到我们的期待,我们就会感到很气愤、很失望,然后开始对他们恶语相对。

2、“踢猫效应”

所谓的“踢猫效应”是指当人受气的时候,会通过“踢猫”来发泄情绪,为什么选择踢猫呢,就是因为猫比我们弱小,反抗不了我们的踢打。隐藏的含义就是:我们会向弱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就像有人在外面受了气,回去向妻子撒气,而妻子受了气,就向自己的孩子撒气。对于陌生的不熟悉的人,我们往往不知道哪些人是“强者”,哪些是“弱者”,也就不敢轻易的去攻击他,但是对于亲近的人,我们总能识别到谁强谁弱,并向弱的人发脾气。

3、 缺乏安全感

我们一次次的推开爱我们的人,她们一次次的回头和原谅我们,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来确认她们是真的爱我们,越在乎的关系,往往也就更容易伤害别人,一方面我们在加倍努力维持关系,另一方面又不断激化矛盾,验证关系。缺乏安全感的人会更加容易在一断亲密关中伤害对方。


那怎样才能避免伤害亲近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气呢?

1、正视自己的负面情绪

对亲近的人的坏脾气的本质目的是希望在情绪上得到理解与帮助。要学会直面自己的负面情绪,认识、接纳负面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到引起我们情绪的事情上,而不是情绪本身,不要让负面情绪主导了自己的行为。

2、学会及时排解压力

为了防止负面情绪爆发,我们可以和朋友倾诉,也可以自己找面墙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还有一个最得当的方式就是运动!运动得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不仅发泄了情绪,而且锻炼了身体。

3、学会分析情绪

产生负面情绪时先冷静下来,理性的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负面情绪,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分开来,自己的行为才不会受情绪的影响。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也许我们不认为我们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不管是对父母长辈,还是恋爱中对另一半,还是对待孩子,都要很好的驾驱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情绪的爆发而伤害到亲近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