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形式主义的例子

如题所述

形式主义的例子二则:

1、

        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在督查调研祁连山生态保护工作时,每到一地都反复强调环保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提起要求来“口号响当当”,但就是没有下文。

        表面上,王三运摆了姿态,但其实对中央指示消极应付,并没有真正到问题严重的地区去调查研究,也没有认真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落实,更没有对相关领导干部进行严肃问责。 

       正如王三运自己所言:形式表面的东西,反正该做的批示我也批了,该开的会我开了,至于下面落实不落实,能不能很好落实,也没有加强对各方面的引导和督促。

2、

       湖南省汝城县不顾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不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反而大规模举债修建“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汝城县委、县政府长期以来没有考虑可用财力的实际,盲目举债,致使2015年至2017年综合债务率分别为274%、285.74%、336%,逐年攀升,负债率在湖南省排名第一。

       2018年初,湖南省委对其开展巡视,发现该县几乎一半的钱都用在大搞城市开发和城市建设,而培植财源、促进产业发展方面还不到6%!与此同时,一些基本民生问题,却长期得不到重视和解决,群众怨声载道。此后,一场彻底的整改拉开序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12月11日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有10种表现:

一是在贯彻落实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对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但行动少落实差,虚多实少,仅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个别领导干部说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

二是在调查研究方面,有的单位搞形式、走过场,像打造旅游线路一样打造“经典调研线路”,无论什么调研主题,去的是同一条路线、访的是同一批对象、听的是同一套说辞,搞“大伙演、领导看”的走秀式调研。

三是在服务群众方面,有的单位表面上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门好进、脸好看”,但还是“事难办”,将过去的“管卡压”变成了现在的“推绕拖”;有的政务服务热线电话长期无人接听;有的政府网站更新的内容主要是领导活动,政务公开、便民服务等栏目几乎成为僵尸栏目。

四是在项目建设方面,一些地方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五是在召开会议方面,一些地方无论什么会议都要层层重复开,一个接一个,检查评比走马灯,导致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

六是在改进文风方面,有的地方写文件、制文件机械照搬照抄,出台制度规定“依葫芦画瓢”,内容不是来自调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袭拼凑。

七是在责任担当方面,有的领导干部“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凡事都要上级拍板,避免自己担责,甚至层层往上报、层层不表态。

八是在工作实效方面,有的地方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项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传典型,搞“材料出政绩”。

九是在履行职责方面,有的部门热衷于与下属单位签订“责任状”,将责任下移,试图让下级的“责任状”成为自己的“免责单”。

十是在对待问题方面,有的党员干部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态度漠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知情不报、听之任之,甚至在组织向其了解情况时仍不说真话。

一是“口号式”贯彻落实。落实工作口号喊得多、胸脯拍得响、表态说得好,但往往决心在嘴上,打算在会上,落实在纸上,就是看不到行动、看不到成效。

二是“走秀式”调查研究。有时调研像旅游,事先定好调研主题、线路,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三是“忽悠式”服务群众。现在部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但一谈到办具体的事,要么就东拉西扯“打太极”,要么以各种借口“玩推手”,把群众“踢来踢去”。嘴上说“好好好”,实则想方设法先把老百姓打发走。这些忽悠群众的“新衙门作风”,让老百姓在办事中吃尽苦头。

四是“怀胎式”项目建设。项目前期动静大得很,但过后却迟迟不开工、长期停留在协议文本上和在建路上,像“十月怀胎”却始终不能“一朝分娩”。

五是“机械式”文风会风。开会发文习惯机械照搬照抄,市里开什么会、发什么文,回去再开个同样的会、发个同样的文,甚至还要求层层开会、层层转发,基层干部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抓落实。

六是“逃避式”责任担当。习惯于等一等、看一看,求稳怕错、畏首畏尾。对工作出现的难题、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主动研究解决,等着领导拿主意,怕担责任,“只求不出事,宁愿不做事”。

七是“散漫式”纪律作风。有的自由主义严重,工作随意性大,组织纪律性差,要么迟到早退不在岗,要么不请假不汇报就离岗,“神龙见首不见尾”。有的不把工作当回事,上网聊天看电视、玩手机、打瞌睡。有的到点来准点走,不迟到不早退,但工作不卖力,办事拖拉,敷衍塞责,只想混日子凑时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八是“美图式”工作实效。对工作不重实效重包装,搞“材料出政绩”。有的把说的当成做的,规划当成现实,思路当作成绩,工作刚开始就急于总结成绩、宣扬典型。

九是“签单式”履行职责。对待工作不主动,履职不尽责,对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也要请示报告,只充当“二传手”角色,习惯于“事事扭头问下属”,自觉或不自觉地当起了“甩手掌柜”。

十是“佛系式”对待问题。凡事明哲保身,不喜欢管闲事,对身边不良风气和违规问题无动于衷,有的习惯于当“老好人”,身边人犯了错误,知情不报、听之任之,欺骗组织。
第2个回答  2020-12-28
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一是没有调查就有了发言权。脱离群众,闭门造车,凭印象和主观臆想办事,好大喜功、偏听偏信,工作忙乱。二是工作流于形式。热衷于提新口号,定新指标,典型的“发烧友”,图虚名、争彩头,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三是花花点子层出不穷。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点子”,从表面上看很有道理,很有功底,实际上是纸上谈兵,不好操作。四是哗众取宠。考虑问题不是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立足于吸引眼球,喜欢整视觉大餐。五是弄虚作假。把准备做的说成已经做了,把个别的说成普遍的,把布置的说成落实的,华而不实,制造虚假政绩,粉饰太平盛世。六是取悦领导...
第3个回答  2020-12-19
形式主义面对的是现实主义。形式主义也并不是完全是错的,完全是坏的。应该也有其存在的积极因素。比如一个城市要进行卫生城市评比。各一个部门要进行积极的配合。完成自己的范围之责。就要通过很多形式主义来完成现实实际的工作。形式主义是表象,也是现实主义的基础。通过各个区安排志愿者安排服务人员进行指导和清理卫生指挥,交通等等。有很多人认识形式主义。其实存在的意义还是很重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完成了现实主义的工作任务。
第4个回答  2020-12-17
个人理解生活中的形式主义就是:对生活的方式过于重视,而忽视了生活的意义。

生活中形式主义多指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际的作风,或只看重事物的现象而不屑于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

形式主义指的是一种只看事物的现象而不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它违背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科学原理。其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是欺上瞒下,做表面文章,虚多实少。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