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的血都去哪儿了?

如题所述

首先献血者要经过身份核对,再征询和体检,符合献血条件后,才进入初筛检测环节,初筛检查(如检测血型、血红蛋白、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等)

经初筛检测及评估合格后,献血者才能进入采血环节,采血结束后血液相关信息录入电脑

血液成分分离(用离心机和手工操作,分离出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冷沉淀等)

同时血液标本进入重复检验环节(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抗体、ABO血型、RHD抗原筛查、转氨酶7个项目的检测要做3遍(含2遍酶免1遍核酸

血液入库(合格血液从待检库转入成品库保存)
临床应用。

每一袋血液上都带有唯一条形码 ,通过条形码可以追溯血液从采集到发往临床的全过程。
什么是单采血小板?

据张洪为介绍,无偿献血分为全血和机采成分血。全血经过制备分离,可被分离出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主要血液成分。

全血分离的好处之一就是便于保存,不同的血液成分,保存的温度各不相同,有的血液成分可以长期保存,如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在-18℃可以保存一年,而红细胞在2~6℃保存期一般只有35天;好处之二是方便使用,针对患者病情需要,缺什么就输注什么,提高治疗效果。

张洪为告诉记者,在分离出的血液制品中,血小板分离出的量少且保存期较短,从采集到使用只有5天。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捐献全血,人们也可以进行成分献血,捐献某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在国内,单采血小板是常见的成分血献血方式。

两次献血应间隔多长时间呢?

张洪为介绍说,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

捐献单采血小板后献全血的间隔不少于4周,捐献全血后献单采血小板的间隔不少于3个月。
谁用了我们的血?

据张洪为介绍,根据规定,对于临床需要用血的患者,由其主治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提出申请,填写用血申请单,交医院输血科,由医院输血科与血站供血科预约用血,供血科根据情况,进行血液发放。“为确保血液安全,个人不能从血站取血。”

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为例,在临床应用中,

红细胞主要用于内科贫血患者(以造血系统疾病患者居多)及外科手术患者;
血浆主要用于需要补充凝血因子的患者,比如肝脏系统疾病患者,以及被毒蛇咬伤、被马蜂蛰伤、食用毒蘑菇后中毒等需要血浆置换的患者;
血小板具有凝血止血功能,主要用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比如肿瘤化疗和恶型血液病患者;
冷沉淀则主要用于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
此外,产后大出血、创伤大出血、大型复杂手术等患者则常常需要输注各种成分的血液制品。
因此,献血者的一袋血可能会用在多个患者的身上,挽救多条生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6
您好,根据您的问题:
我国提倡公民无偿献血,健康公民献血以后,血液首先要储存在血站,血站的工作人员会把血液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分类,比如加工成红细胞,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等各种血制品。
然后,医院临床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血站就会把各种血液制品运送到医院的血库,血库经过检查后再送到临床科室,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经过查对后,就可以把血制品运用到需要的病人身上。
希望对您的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