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亿”是亏损还是投入?恒大急待一个“王炸”来打消疑虑

如题所述

近日随着恒大健康2019年度财报发布,根据财报显示,恒大新能源汽车业务2019年全年净亏损32亿人民币。造成恒大造车“药丸”的声音在网络上大肆流传。

可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距离2008年第一台量产车下线已12年的特斯拉,大约也是从2018年才开始逐渐盈利,那么既然“钢铁侠”用了10年才完成扭亏为盈,那咱们为什么对我们的恒大会没有信心?隔壁蔚来的首款车型ES8在交付前的2017年亏损了7.588亿美元,年亏损额早已超过了恒大新能源汽车。而这两家背靠财团资本但久久不见回报的企业,用着投资人的钱不是更深感“烫手”吗?

反观恒大,这32亿都是自己的钱。并且在普世概念上32亿是亏损,但对于从研发到设计再到装配等一套严苛标准下来的汽车制造业来说,这32亿显然更应该看作是研发投入。

恒大用32亿都干了些什么?

9.3亿美元收购NEVS的51%股权,10.6亿元收购上海卡耐新能源58.07%股权,1.5亿欧元入主超跑品牌科尼塞格,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仅仅是奉行“买买买”布局的产业链,恒大在2019年便已经花掉了近100亿人民币。 

相比产品交付前一年的蔚来,产品交付中的特斯拉,甚至世界造车豪强们,恒大的动作都要大得多。

不仅如此,据恒大方面领导称:恒大同步研发的14款新车型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中,进展非常顺利。

目前,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在奥地利格拉茨设立了AEPMT(欧洲项目联合指挥中心),用于统筹各车型的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其汇聚了来自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的工程技术力量,与恒大专业技术人员一起跨国协同。

而回顾2019年在广州召开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中,许家印同时与博世、大陆、采埃孚、本特勒、德尔福、麦格纳等60家世界顶级汽车供应商签约,这样的大场面也许很多人终生难忘。

而在恒大的一系列“买买买”策略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入主柯尼塞格。恒大NEVS方面先注资1.5亿欧元获取柯尼塞格母公司20%的股份。随后双方再组建合资公司,恒大NEVS再投入1.5亿美元资本占65%股份,柯尼塞格方面以知识产权、技术许可和产品设计方案入股占35%。因此,恒大联姻柯尼塞格的总投入应在3.3亿美元左右。这20亿以上人民币的投入,让恒大新能源汽车完成了产业拼图的最后一块,完成了从超豪华、豪华、尊享、舒适、家用车型的全系列产品定义,使恒大在造车准备期就完成了自身产品的完整闭环。

全系列、全覆盖、全话语权。

如此一来,你还认为恒大财报中这32亿人民币真的是“亏损”吗?

“买买买”并没有错

记得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相声演员罗永浩”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在工业设计方面有极致追求的老板,你会亲力亲为做每一个设计,参与每一道工序吗?”罗:“不会,因为我不会。专业的事就应该专业的人去做,我需要做的只是把他们聚在一起。”咱们暂且不去讨论老罗在商业上的成功与失败,但是作为一个有性格,有特点的商人,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许家印不谋而合。

许家印曾说:“恒大造车属于换道超车,我们要换一个什么样的恒大造车路?我用5句话来表达。第一买买买,第2句合合合,第3句圈圈圈,第4句大大大,第5句好好好。这5句话就是恒大的造车路。”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恒大的这一连串并购组合拳也让国际造车大厂也见识到了真正实力派的打法:通过资本手段来迅速完善产业链从而实现换道超车。

虽然在性能、续航、设计等方面恒大都没有彻底的“自主研发”,但有个孩子都懂的道理:我买的,就是我的。并且新能源汽车也并非内燃机汽车,对整个动力系统的没有太过苛刻的底蕴需求。咱们不妨回头想想电视机和空调这两个中国品牌几乎一边倒战胜外来品牌的产业,不也同样是采用了最快速最有效掌握核心技术的手段来针对国人需求对症下药,从而一举将“中国制造”四个大字烫上了金色的烙印吗?

再反观吉利,作为目前国内一线汽车生产厂家,谁又能否定当初收购沃尔沃是一步绝妙的好棋呢?

而目前恒大的大胆收购也初见成效。近日,恒大汽车与柯尼塞格联手发布的新车Gemera在发布便被某富豪一口气买下30台。作为年产限量300万的顶级超跑,顶级新能源超跑Gemera出厂未来三年的产量已被全部预定,可见其新秀Gemera在顶级超跑领域的成功,当然也可见恒大这一步棋的成功。

相比于传统车企在研发、设计和制造层面亲力亲为,不断“试错”的风格,许家印作为一个外来者想要快速度过研发期将产品投入市场,就必须通过买买买来拉平自己在技术储备上的落差。

Gemera超级跑车的落地,也就意味着恒大用资本换技术战略得到了第一块蛋糕,也是恒大新能源汽车从0到1的急速蜕变。

结语:恒大新能源汽车的背后,是总资产2.1万亿、年销售规模超6000亿、世界500强排名第138位的恒大集团,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对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投入。

而用资本换时间,用资本换技术,通过整合造车必须的核心框架来技术储备,用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年许家印提出的"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正在形成。

恒大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同类企业需要七八年才完成的产业布局,接下来我们期待的就是恒大放出一个“王炸”来迅速占领市场,消除目前所有的疑虑。而是否能在未来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引领者,恒大新能源也同样让人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