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了十万买车,结果要还二十万!坑我?“教你做人”没商量

如题所述

满心欢喜想买辆车,一不小心就被“套路贷”——签订虚高合同、制造资金流水、肆意认定违约,扣押车辆外加要挟,一环接一环,防不胜防。
近日,浙江省就开展了全面摸排金融机构资质、严厉打击无牌放贷业务的行动,与此同时,我们普通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避免车财两空。

(数据来自:中国裁判文书网)
进圈套难脱身,及时止损基本不可能
汽车抵押模式是“套路贷”的模式之一,不法商家以零首付、低利息、无抵押为幌子,假借车辆抵押借款之名,诱骗消费者签订明显对自己不利的各种合同,然后再通过制造资金走账流水、肆意认定违约等欺诈手段,以GPS定位异常为理由将车辆扣押,并强行索要高额费用,最终达到谋取非法暴利的目的。
这明显是抓住了那些预算有限,付首付款吃力,但又想早点买车的人的下怀。想想也是,这样一来既能解决资金的不足,又能提前享受有车生活带来的方便,诱惑力不小。
真实案例
2019年10月,李先生计划购买一辆价格为10万元的“XX”牌小轿车。经朋友介绍选择了零首付购车的公司,原本借款10万元就可以提车,然而这家借款公司却以“走账拼业绩”为由与李先生签订了20万元的假合同并表示只需偿还10万元贷款,王先生信以为真。

然而在贷款成功后,李先生却被告知自己需要偿还20万本金贷款,看着银行账单上20万的流水痕迹,李先生觉得自己进了套路。

之后,借贷公司更是通过各种手段故意让李先生违约,比如还款时借故到外地,或者将“逾期还款”的时限按小时或分钟计算,因为这些莫须有的违约,李先生需要偿还“虚高债务”。

在李先生无力偿还下,借贷公司就又介绍了其他假冒的“借贷平台”给他,拟定了新的借款合同。从而垒高债务,最终将车、房产一并抵押了。

做到“三看”,远离套路贷

一看本金数额,看合同约定的本金和实际收到的本金是否一致,是否存在砍头息;二看利息标准,看支付的利息、服务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成本是否大大超出年化24%或36%;三看风控手段,是否存在逾期还款时,车辆有被强行没收、被强行交易和被强行占有的可能。
一旦进入“圈套”就难以脱身了,想及时止损基本不可能,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还是选择常规贷款渠道会靠谱些。下面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零售汽车金融市场的两大主要参与者,它们分别是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
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的对比
商业银行利率低、门槛高
目前,商业银行凭借其资金成本低、先入优势和信誉度,在零售汽车行业依然享有最大份额。商业银行的资金多来源于客户存款,资金成本最低,利率也相对较低,但申请贷款的信用门槛高,手续多,申请和审批的流程都比较长。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商业银行贷款流程
商业贷款占70%,信用卡分期占30%
商业银行提供的零售汽车金融产品主要是传统汽车贷款和信用卡分期,其中传统商业贷款约占70%,信用卡分期约占30%。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汽车金融公司渠道优势明显,业务范围受限
根据《汽车金融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须为生产或销售汽车整车的企业或非银行金融机构。截止目前,经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共有25家,其中24家的主要出资人为主机厂,1家主要出资人为经销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按批准成立时间排序)
持牌的汽车金融公司与主机厂或经销商紧密相连,渠道、营销优势明显,但这类汽车金融公司只为自品牌提供服务,业务范围有一定限制。同时,由于有主机厂贴息和各类营销活动的加持,它们的贷款利率一般也较低。
汽车金融公司贷款流程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此外,零售汽车金融市场中还有互联网平台和融资租赁公司,两者都降低了汽车金融的门槛,帮助一些“征信白户”也能获得金融服务了。但由于某些平台、公司的业务不规范,存在误导行为,或者消费者对其认知存在偏差,目前产生的消费纠纷也不在少数。
全文小结
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国内车企确实存在一定的产销矛盾,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已经无法发挥市场的活力,只有通过行业转型,运用资本力量发展新的金融产品,才能让更多的中国人更早的开上车,以此促进国内汽车市场的繁荣。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在面对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时,还是应该慎重选择金融服务商,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车财两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