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说衣裳,那么“衣”和“裳”究竟有什么区别?

古人常说衣裳,那么“衣”和“裳”究竟有什么区别?

处于现在的我们,每年都会填几件新的衣裳,但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在古时候的的“衣”和“裳”是分开的,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衣物。可能大家会讶异,衣裳是分开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现在所说的衣裳指的是是一件衣物,但古代不是,它们各有所用。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在尧舜时期就有了衣裳制,在古代,衣裳的“裳”念“cháng”。到后来才把它念成“shang”“衣”狭义上讲指的是上衣,往大了方面讲包括一切可以遮盖身体的东西,在古代分为头衣,上衣,下衣和足衣,范围很广;“裳”一般指的是下衣,分为两片,分别遮蔽前后两部分。合起来就是上衣下裳。这就是他们两个最本质的区别。

“头衣”简单了说就是帽子之类的东西,但并不代表全部的帽子,因为那时的帽子好多都有自己专有的名字。“上衣”,“下衣”就不必多说了,大家多知道,关键是“足衣”,“足衣”顾名思义,脚上穿的东西―袜子和鞋子。它在两汉时被分为内衣和外衣,就是内袜外鞋。

“衣”和“裳”他们两个在《诗经》中也是有所体现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说的就是在天还没亮的时候穿衣服,把衣和裳穿的颠倒了,也就是上衣和下衣穿反了。又如“绿兮衣兮,绿衣黄裳”也是说上绿衣和下黄裳的。

到了汉朝是“裳”慢慢的变成了裙,“裳”是两片,系于前后,“裙”是一片,直接呈包裹状。

直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向前推移,衣裳才合二为一。

以上就是古代“衣”和“裳”的区别,现在年年买衣服的我们别搞混了哦。

以上仅表个人看法,如需补充,欢迎评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13
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释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障”是保护的意思,“蔽”有遮羞的意思。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狭,所以一件下裳就得用几块狭幅布横拼起来,样子象一幅腰围。这种古老的服制,直到周代还作为礼服的一部分保留着,在祭祀和朝会时穿着。后来,衣裳泛指衣服。在赣语中还在使用这种称呼。
第2个回答  2019-08-02
这里所说的“衣”都是指的上衣一般是平民所穿,“裳”指的是下衣,相当于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裤子。
第3个回答  2019-08-02
“衣”字在古代除了统指身上穿的衣服外,狭义的衣专指上衣,广义的衣包括一切蔽体的东西。而裳就是古代的下衣。
第4个回答  2019-08-02
古代的衣裳跟现在有很大的区别,衣和裳是分开来的,衣是指上衣,裳是指下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