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发展的原因

如题所述

  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是个辉煌的时期,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这有我们今天仍能亲眼目睹的很多实物实景所证明。这个全盛时期的园林,与过去时代所不同的,育三个方面的特点:(1)功能全,(2)形式多, (3)艺术化。
  兹为分述如卜: (1)功能全: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园休发展,卜,都有新增加的内容,至明济后大备,诸如听政、受贺、宴会、观戏、居住、园游、读书、礼佛、观赏、狩猎、种花等等,应有尽有,甚至为满足统治者的“雅兴”,还建有商业市街之景,如近年恢复的颐和园苏州街,以及圆明园原来的买卖街.包罗了帝王生括的全部活动,功能的多样花,自然扩大了园林的建筑营造规模,此其一。
  (2)形式多。这里指的是作为园林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而言,无论其为建筑群落组合,抑或单体建筑形色,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吸收了各地区的地方特点和各民族的民族风格,既有殿堂楼阁,又有幽尼佛寺;既有粉墙石垣,又有竹篱泥笆,灵活而多变,随处而点缀,这在《红楼梦》中大观园也有非常生动的反映。在园林布局及布置方l厄则吸收r南北园林艺术的精华,因地制宜地加以汇聚,比如圆明三园的诸多景色中就再现了国内苏杭扬州等地著名园林的特点,谓之“移天缩地”亦不为过。
  (3)艺术化。明济园林中占卞导地位的是园林建筑的高度艺术化,其景物、其凤格、其布局,移步借景,动静相兼等艺术美学理论的运川,已臻成热,各种建筑形式的风景景观的结合融为体,自水木石的精心安才i沁建筑植物的众从位粉,都起到了立体形象l,甚至在附属设施的样式、内部装修和环境色彩等方面也都得到统一的和谐的没计,体现了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成就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造园理论技法之总结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园林设计师,造园工匠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了许多设计理论和造园林技法,着在明以前的历史文献和诗赋文章中屡见不鲜,但作为造园专著,则是从明代以后正式出现的.其中首推明代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计成所著的《园冶》一书。全书共三卷,按相地(选址)立意(大基础)到屋宇(房屋建筑),装折(栏杆修饰等)墙垣,铺地,掇山,选石两篇为计成实践经验总结,有很高的造诣。该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园林与地势配合的假山,例如园山,亭山,厅山,楼山,阁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以及山峰,冈峦,悬崖,幽洞,深涧,瀑布,曲水,池沼等各种景观的布置方法以及太湖石,昆山石,黄石,灵壁石等材料的选用,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造园专著。此外,如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一家言》中也有关于造园理论及技术的专门内容。至于散见在各家的散文,游记,诗词歌赋中的造园理论与记述就非常之多了。

  2造园名家辈出,造园工匠继起

  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又丰富了理论。明清时期的造园大师甚多,并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而且他们的作品大部分尚存,可以相互参证。明代造园名家首推米万钟,善绘园景和山石,是著名的山水画师,其性好奇石,故又名“友石”。他一生设计经营了许多园林,均在北京的近郊。漫园在德胜们外积水潭东,内有三层高阁,勺园在海淀,园大百亩,穿池叠山,长堤曲桥,丘壑亭台棋布。湛园为米万钟的宅院,石丈斋,石林仙馆,饮光楼等景。南方造园名家则以计成为魁首,计成为江南吴江人,字无否,生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善画,好收集奇石,并且能以画意设计修筑园林。他替别人设计修筑了许多园子,自己也经营园事,他最大的贡献是绘画和艺术修养并结合自己的造远实际经验写成了《园冶》一书,总结了两千多年来的造园理论和技法,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造园艺术的重要文献之一。清代的张涟,张然父子亦是一代造园名家,尤以叠石为著称,张涟号南垣,少时曾学绘画,以画人物肖像山水见长,并以所绘山石意境叠山造园。五十余年里他在江南诸郡设计营造了许多园林,由于其经验丰富,造园时胸有成竹,山石林木的位置一放而就,犹如按图纸施工一样。张然为张涟之子,继承父业,后来在宫廷服役三十多年,北京的中南海赢台,玉泉山静明园以及王公大臣们的许多园子都出自其手。他一家人均操此业,时人称“山子张”。浙江人李渔,字笠翁,善诗画,尤长以园林建筑。曾在北京紫禁城车被弓弦胡同筑半亩园,叠石垒土,导泉为池,池中建有亭子,通双桥,平台曲室,幽静与平旷相间,为北京园林的佳作。除此之外,他还经营了伊园,晚年又筑了芥子园,并写了一本名为《一家言》的书。他在书中的“居室部”中对园林建筑有精辟的阐述。常州人戈裕良对园林亭台馆的设计有很多成就尤以堆叠假山技艺高明,他用不规则湖石,山石发券成拱,坚固不坏,在苏州,常熟,仪征,江宁等地都有他修筑的名园。

  此外,还有明代北京的高倪,江苏的林有麟及杭州的佚名的因叠山见长的“陆叠山”,清代康熙时营造畅春园的叶洮,广西吴洲人道济,扬州叠石家仇好石等都是当时的造园名家。

  3外来因素的吸收

  在中国建筑发展的几千年中,各地区不断交流,相互融合,自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与欧亚各国发生交往以后,即不断吸收外来的建筑因素,丰富自己的内容。古塔既是吸收印度等国的建筑艺术因素不断创造发展的典范。字明清以后与国外的交往更加密切,西方音乐,美术,建筑等相继传入我国,最著名的有北京园中的海晏堂,线法山,谐奇趣,万花阵,远赢观等被称为西洋楼。其他宫园也吸取了西洋园林的一些技法,因为中国园林有深厚的传统,独特的风格,外来因素或被融合,或被同化吞噬,逐渐中国化了。

  4集景式园林的大发展

  中国古代园林规模宏大,兼容并蓄,移天缩地,但发展成集景式园林,以集景的方式把美景搬入园中集天下各园之大成只是到明清才算发展到了高峰.其中又以清康熙乾隆两朝所经营的几处大型宫苑为甚.康熙乾隆都是在位六十年以上的皇帝,又值王朝的前期,政治经济基础比较好,他们多次巡游江南,饱览了竟难的秀丽山川和苏杭等地的湖山景色及园林,其经营的皇家多模仿江南景色.如圆明园中的一百多处景色,大多仿江南.其中仿杭州景色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有仿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文源阁”,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等等。清漪园中的西堤六桥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布置。谐趣远是仿江苏无锡的寄畅园而建造,是园中之园,十七孔桥是综合了卢沟桥和苏州宝带桥的特点而建成的。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同样采集了许多江南园林景色如芝径云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烟雨楼是仿嘉兴南胡的烟雨楼而建,金山是仿镇江的金山而建,另外万树园中还模仿蒙古草原的意味布置了草原景色。

  5园林艺术向精深完美发展,达到了造园艺术的高峰

  明清时期的造园艺术实际上是总结了几千年来的造园经验,殷周以前那种主要利用自然山水树木湖池鸟兽的原始囿圃和秦汉时期动辄数百里的园囿被缩小了。因为那种宫苑不可能密布建筑物或经过人工培植的花木,多半是空野的山川和自然树木就连宫殿也比较疏落。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密度增加,叠山艺术也发展到高峰,这是历史的必然,一方面是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园林艺术本身的发展。如叠山从主要是真山发展到假山,从稍加点缀发展到模仿缩写,在整个布局上完成了“以小见大”“咫尺山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效果。大量施加人工的创造在较小的范围内,营造出深邃宏阔的效果,如清代几处大型的宫苑,清漪园,避暑山庄等,江南更是在较小的范围内,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更大的天地更多的景色。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借景”“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也是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9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大批商贾,这些商贾置办房产,兴建园林,促进古典私家园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