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后浇带混凝土用量计算

地面宽80长20300厚10梁高80宽20(梁的数量4)挑梁高50宽10厚10(挑梁数量3)求混凝土用量 按比例加膨化剂 哪位高人帮忙解一下谢谢啦

关于后浇带间距及其计算问题

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可以适当延长伸缩缝或后交带间距,这在前面已经作过分析,并为众多工程实践所证实。工程实践证明,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含膨胀水泥及各种类型混凝土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间距可以放宽至60m左右,个别工程如北京科伦大厦达到90m,都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但是一般认为60、70m更加安全。

膨胀混凝土设计施工方面的规范有:美国混凝土协会223委员会编制的《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标准做法》,日本土木学会的《膨胀混凝土设计施工指针》,我国的GBJ50119《混凝土膨胀剂应用技术规范》,这些规范都没有提供相关的计算方法。就连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普通混凝土伸缩缝间距的确定也是依据工程实践经验所定。

到目前为止补偿收缩混凝土用于超长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计算体系,就连发展了100多年的混凝土科学还是一门实验科学,不是计算科学,所以混凝土超长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伸缩缝、后浇带间距,特别要考虑结构受限制的程度,限制程度高,伸缩缝、后浇带间距要短,反之,则可长些,科学合理地运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和后浇带技术,对混凝土中的收缩应力采取“抗放结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或减少超长的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有些人采用式(1)进行伸缩缝或后浇带间距计算,将补偿收缩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ε2 换算成当量温差,往往得出该式无数学解,物理概念上可将伸缩缝或后浇带延长至无限长的结论。

(1)

我对这种计算是不赞成的,我最早看到这个计算公式是在王铁梦《建筑物的裂缝控制》一书,这个公式的边界条件设定、参数取值等都有待商榷,特别是能否适用混凝土这种固、液、气三相并存,各向异性的非均质复合材料还是一个疑问。

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参照现成的规范和既有工程实践经验,一般部位的补偿收缩UEA掺量约8%,单方用量约35~40kg,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约0.02~0.025%;后浇带混凝土,UEA掺量约10%。单方用量约40~45kg,混凝土限制膨胀率约0.025~0.03%。更详细的资料(施工规范、相关标准、工程实例等)请登录www.pzhhnt.com“膨胀混凝土研究中心”查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