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佛法一段时间了,为什么总是感觉很痛苦,有很多的烦恼?

特别是觉得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世事无常,没有什么好追求的,快乐是如此肤浅,苦是那么的深长,感觉有点消极。 舍友们看韩剧,动漫,小说,只有我在看经书,有关佛教的视频和讲座,这种感觉很难描述,觉得与她们不是一个团体的,没有共同的话题。还有,要修持戒定慧太难了,经常杂念纷起,有时在心里说,今天要怎样不要怎样,到最后还是败给了习惯,比如想要过午不食,好多次了,都没有成功,还有就是有很多的愚昧与无知,每天的反观自省总是很受挫。希望前辈们可以针对末学的情况指点迷津,不要复制粘贴。在此先谢过了。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密、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 以戒为师 ”。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
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 。《观无量寿经》 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 以戒为师 ’ 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9
《四十二章经》里,佛有一个比喻:“净心守志,可至会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这就是说,人的内心本是清净的,但它容易被各种欲念所蒙蔽。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心灵的干净,守住志气精神,便可悟得大道;就像磨镜那样,去掉污垢,才能呈现明亮;欲念若能断除,心境自然明朗。少生烦恼,看淡烦恼,内心宁静欢悦,若长期如此,则能处变不惊,不为得失成败所累,心境澄明。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人生的圆满。拥有一个快乐,心无挂碍的人生,何尝不是所有的的渴望呢?在平凡中活出精彩与坦然,如同一颗草、一朵花那样在属于自己的季节生长盛放。生命短暂,过去的痛苦何必再苦苦纠缠呢?何苦自己为难自己呢?我们必须学会该放下时就放下,试着丢掉自己身上的包袱,轻装上阵。放下烦恼后,我们会更加轻松自在地前行,可以登得更高,行得更远,看到更美更多的人生风景!
最后再送你一句《坛经》里面的经文:“菩提只向内觅,何劳向外求玄。”希望你可以参悟。
第2个回答  2011-06-19
根据上座部佛教的阿毗达摩论藏,世间最好的心是悦俱智相应无行心。
也就是愉悦、智慧、主动的心态。

佛陀说:思即是业。假如你总是觉得痛苦烦恼,这样的业会给你的未来带来痛苦甚至落入恶道,所以建议你经常思维业报,这样对心态会有帮助。

另外一点,对于佛法来说,这个世间最不缺的是各种各样创新的想法,最缺的是复印机,最缺乏的是将佛陀的说法原封不动告诉大家的人。所以如果是拷贝粘贴佛陀的话语,这是最值得赞叹的人。-----------对于学习佛法的人,最主要要牢记的就是:这个世界不可能有人比释迦牟尼佛更有智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6-19
世上没有什么可以彻底解决我们的痛苦,我们能做的就是承认它、接纳它。一切修行都是通往内心的一种途径,不要禁锢于形式,重要的是内心的安宁。我不是佛学大师,只是自己的一点感悟,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第4个回答  2011-06-19
是你的心起了魔障。学佛是快乐的,是包容,是智慧。而不是你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