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这篇文言文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作者对狼持怎样的态度?

如题所述

特征:狼子野心,心怀不轨,狡猾,贪婪,凶残,善于伪装。

态度:对狼子野心的揭露、鞭挞与讽刺,对狼假装亲昵却心怀不轨的警省,对人引狼入室的反思与否定。

原文: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

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白话释义:

一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相安无事。两只小狼渐渐长大,很驯服了,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富室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怒吼之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富室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富室主人(发现)两只狼看到他没有醒,正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了狼不让(它们)上前去。

富室主人就杀了狼,取了它们的皮。狼有凶恶的本性,实在是没有诬蔑它们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

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还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本性不用多说,为什么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此文出自清代纪昀所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十七世纪是中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大动荡、大斗争的社会条件瞬息万变,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

纪昀在前辈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崇尚汉学的征实,鄙薄宋学的虚伪与空谈。在纪昀看来,这伙道学家满口的“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视人欲为罪恶,才是最大恶。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纪昀开始用文字勾勒讽刺这些假道学家的虚伪面目,对假道学进行了极其严厉的斥责与抨击。

同时,中国文学发展到清代,所有写作模式已经成型,尤其是志怪小说,到清代已经形成完备的发展体系,纪昀在这种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础上开辟新模式,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产生了这部作品。

内容简介:

全书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如第一章中对几类主要的狐形象进行描写,体现狐世界的秩序和规范;第二章写纪昀构建狐世界的叙事手法;第三章写纪昀创作狐故事的原因。

在结语中,纪昀肯定了狐故事的艺术价值,并将其与以往及同时代的作品进行比较,指出其情理内涵和叙事语言、故事安排上的特点,总结小说创作受到的内外因素的影响及表现。

书中记述若真若假,旨在藉由这些志怪的描写来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进而反对宋儒的空谈性理疏于实践之理气哲学,并且讽刺道学家的虚伪矫作卑鄙,旁敲侧击的揭露社会人心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

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广大人民悲惨境遇的生活,纪昀在笔调中也表达出深刻的同情与悲悯,在每则故事结尾处作者总是会来那么几句短语,以衡平的语气来评断其故事来龙去脉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达理之处地,此些评后语却也总是耐人寻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6
全文:
狼子野心(清 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⑨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昼寝厅室⑩,闻群犬呜呜作①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②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读音sì,等候)。则二狼伺③其未觉④,将啮(nìe)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⑤耳。阳⑥为亲昵,而阴⑦怀不测⑧,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特征:狼子野心,心怀不轨,狡猾,贪婪,凶残,善于伪装
态度:对狼子野心的揭露、鞭挞与讽刺,对狼假装亲昵却心怀不轨的警省,对人引狼入室的反思与否定。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26
特征:狼子野心,心怀不轨,狡猾,贪婪,凶残,善于伪装

态度:对狼子野心的揭露、鞭挞与讽刺,对狼假装亲昵却心怀不轨的警省,对人引狼入室的反思与否定。
第3个回答  2011-07-02
狡猾,凶恶狠毒
第4个回答  2011-06-26
狼子野心
态度:讽刺 憎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