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药物耐药性?

何为药物耐药性?

药物)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一、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灭活酶有两种,一是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介导,某些酶的产生为体质性(组构酶);某些则可经诱导产生(诱导酶)。二是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的OH基或NH2基上,使抗生素失活。多数对氨基甙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能产生质粒介导的钝化酶,如乙酰转移酶作用于NH2基上,磷酸转移酶及核苷转移酶作用于OH基上。上述酶位于胞浆膜外间隙,氨基甙类被上述酶钝化后不易与细菌体内的核蛋白体结合,从而引起耐药性。 2.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细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使抗菌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如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外膜对青霉素G等有天然屏障作用;绿脓杆菌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水孔或外膜非特异性通道功能改变引起细菌对一些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包括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细菌对四环素耐药主要由于所带的耐药质粒可诱导产生三种新的蛋白,阻塞了细胞壁水孔,使药物无法进入。革兰阴性杆菌对氨基甙类耐药除前述产生钝化酶外,也可由于细胞壁水孔改变,使药物不易渗透至细菌体内。 3.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链霉素耐药株的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上链霉素作用靶位P10蛋白质发生改变;利福平的耐药性是细菌RNA多聚酶的β'亚基发生改变,使其与药物的结合力降低而耐药。由质粒介导的对林可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系细菌核蛋白体23S亚基的腺嘌呤甲基化,使药物不能与细菌结合所致。某些肺炎球菌、淋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以及金葡菌对甲氧苯青霉素耐药,乃因经突变引起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改变,使药物不易与之结合。这种耐药株往往对其他青霉素(如苯唑或邻氯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也都耐药。 4.其他 细菌对磺胺类的耐药,可由对药物具拮抗作用的底物PABA的产生增多所致;也可能通过改变对代谢物的需要等途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21
耐药性 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抗菌药物所产生的耐受性。如果某种细菌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同时对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这种现象称为交叉耐药性。有些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有些细菌的耐药性则是由于多次与药物接触,在药物存在的不利环境中,细菌通过以下方式适应环境,从而降低药物的作用:(1) 改变本身的代谢途径或发生突变产生耐药性;(2)产生水解酶或合成酶,以破坏药物降低其作用:(3)使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不利于药物的渗入;(4)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而使药物的作用消失。细菌的耐药性一般是不稳定的,停药后可逐渐消失。但有的细菌将耐药基因遗传给下一代,造成永久性耐药。细菌的耐药性给治疗上带来一定困难,因此,用药时应注意选药恰当、用药量充足,并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第2个回答  2007-06-20
药物耐药性,打个比喻,你经常在寒冷的地方呆着,漫漫的就有抵抗寒冷的能力了。也就说不怕寒冷了。细菌也一样,漫漫的就有抵抗药物的能力了。所以治疗疾病开始用这种药物治疗好了,在得,在用,可能就不怎么好使唤了,并不是药物有问题,而是细菌产生抗药性了。
第3个回答  2007-06-20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一般指病原体对药物反应降低的一种状态。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应用剂量不足时,病原体通过产生使药物失活的酶、改变膜通透性阻滞药物进入、改变靶结构或改变原有代谢过程而产生的。耐药性严重者可使多种抗菌药物失效。
第4个回答  2017-06-17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系指微生物、寄生虫以及肿瘤细胞对于治疗药物的耐受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作用就明显下降。自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抗生素——青霉素应用于临床上以来,目前全世界发现和半合成得到的抗生素有上万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有近百种,这些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使某些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并且不断出现新的耐药菌株。如绿脓杆菌对青霉素和其他天然抗生素具有高度耐药性。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在兽医临床上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它可以使许多常用抗菌药物的疗效降低或失效,造成治疗上的极度困难。细菌对药物产生适应或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产生的耐药性一方面通过遗传基因可传给子代,另一方面可传给敏感菌,使敏感菌不断成为耐药菌株。所以,在兽医临床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避免滥用,防止耐药菌引起的交叉感染,能用一种抗生素控制的感染不采用多种联合应用,可用窄谱抗生素的,则不用广谱抗生素。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