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为什么改名为襄阳?

如题所述

12月9日,湖北省襄阳市召开更名工作会议,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从即日起,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今年9月25日,2010襄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上,有关专家建言,不妨将城市名称改为“诸葛亮市”,通过城市更名突出襄樊品牌特色,以此带动旅游经济。

  诸葛亮堪称中国“智慧之父”,在某种程度上,其知名度甚至比襄阳还要大,为何襄樊最终改名为“襄阳市”而不是“诸葛亮市”?

  事实上,华盛顿、巴黎、圣地亚哥等世界著名城市,都是以人名命名的。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思考这件事情:

  品牌知名度:“诸葛亮”与“襄阳”旗鼓相当

  襄阳之名自古以来就为人们熟知。如诸葛亮在襄阳城外古隆中寓居10年,“三顾茅庐”、“隆中对”就产生于此,《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1回发生在襄阳。

  解放后的襄樊因诸葛亮而更加出名,但襄樊却不需要在“诸葛亮”身上吊死。

  襄阳市(襄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早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襄阳市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樊城始于西周,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筑城于汉初,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

  襄阳市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建城史,华夏第一古城池至今保存完好。自古就是商贾云集和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的汇合地。先后演绎过卞和献玉、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李自成称王等重大历史事件。

  从汉朝开始,襄阳便在中国的历史和文人的辞章里显山露水。宋玉、杜审言、孟浩然、皮日休、张继、李白、杜甫、米芾等历代文人名士留下诗篇书画,也使襄阳之名闻名遐迩,最为著名的当属杜甫诗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2001年金秋时节,央视主持人周涛在襄樊主持诸葛亮文化节时,频频将“襄樊”说成“襄阳”,足见“襄阳”的影响力之深,由此在《人民日报》上引出一场更名论战。

  城市定位决定了“诸葛亮”不如“襄阳”???

  襄阳市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1952年,取两城“首字”设襄樊市。

  改革开放前,襄樊便被湖北省政府和国家相关部门确定为与“苏锡常”齐名的国内重要工业城市。“苏锡常”即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市。“苏锡常”是江苏最大的“优势板块”,也是最快的增长极。苏锡常总面积占全国的0.3%,人口占1.7%,进出口额却占17%,GDP排名全国第4。三个地方仅占江苏省17%左右的面积、人口,却创造了占全省40%的GDP和财政收入。博客

  从襄樊市人民政府网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活力高效的汽车新城,协调发展的区域中心,安全生态的园林城市,开拓创新的文化名城。”并在网站上赫然打出了“今日襄樊:中国大陆最适宜开工厂的城市”的广告。

  可见,解放后襄樊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改变过“工业城市”的定位,二汽很大一部分车间在襄樊即是明证,襄樊市改名“襄阳市”,依托二汽东风带动汽车产业发展,并可借助襄阳古城、诸葛亮的名气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但如果更名为“诸葛亮市”,就有可能本末倒置,使原本清晰的城市定位与城市名称显得极不吻合。

  GDP更青睐“襄阳”

  城市改名,最大的原动力来自于GDP。

  招商引资,已经成为中国所有二三线城市市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2003年,“古隆中”景区所在的襄樊市泥嘴镇,更名为卧龙镇。当地官员认为,“泥嘴”之名文化品位较低,给人一种贫穷落后、卫生状况差且交通不便的小集镇印象,影响了该镇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

  1986年襄樊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襄阳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

  一个好地名,就是一个绝好的城市品牌,是谋划城市发展、扩大城市影响力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

  “襄阳”作为城市品牌,比“诸葛亮”作为城市品牌的外延更宽广,更有利于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因为“襄阳”承载了2000多年的历史,而“诸葛亮”只承载了三国文化。抓“三国文化”而弃“襄阳文史”是此前襄樊在发展旅游产业时的一大问题,在改名襄阳后必须正视这一点,做到旅游资源的全面开发、多点开花。

  当然GDP的发展得落在实处,有戏言因改名而衍生出单位印章、牌匾、信笺字头、身份证、房产证等一系列变更而创造出GDP,这个就不是招商引资之列了,顶多是左口袋的钱挪到右口袋。比如借鉴平遥谷城、杭州宋城步行街的成功经验,发展壮大旅游产业。

上面是来自腾讯新闻,以上可以看出襄樊更名为襄阳的好处了!!!!而南阳在这次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襄樊在此做的就有些不光彩,不顾南阳的反对就私自改名。 但对于尽快解决名人位置问题可以说有很好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2
为什么襄樊改名襄阳?襄樊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游。襄樊,是襄阳与樊城的合称,汉江穿城而过,南为襄阳、北为樊城。襄阳筑城于汉初、樊城始于西周,综合建城史长达2800余年。古代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要道。

  现代襄樊建市于1950年5月,由当时襄阳县的襄阳与樊城两镇组成。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6年12月8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在合称襄樊、升格规模后,这座城市迅速在汉江经济带上崛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是中国轻工城市中的领跑者。然而地名彷佛尴尬襄樊无法愈合的伤口,60年来,襄阳称谓在城市前行中一步步远离母体。

  魏晋之后,无论政权如何更迭,襄阳始终是“府、道、郡,公署、专区、地区”等区域性概念以及作为治所“县”的地域性概念——这一复合形态存在。1950年代,管辖新生襄樊的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地级机构)驻在襄阳古城,襄阳县治则移至樊城。在其后“以粮为纲”指导的数十年内,襄阳始终是湖北农业的旗帜,襄樊则跻身新兴工业城市行列。1983年8月19日,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地级襄樊仍辖襄阳县。1984年城区改革,古城所在的江南片区以“襄城”之称增设新区,也就是说现今游客要找的襄阳,在称谓上变成了襄城。

  为什么襄樊改名襄阳?襄阳称谓名不符实,不止让游客尴尬。多年来,各界有识之士为此奔走呼吁。其间,当地屡次展开的区划调整都让“襄阳”错失“回归”良机。1992年8月1日,民政部批准襄阳县政府驻地由市区樊城迁至郊外的张湾镇,襄阳称谓在地理上彻底远离襄樊核心区。2001年底,襄阳撤县建区。至此,襄阳名实分离成为城市演进的历史伤口。

  事实证明:襄阳称谓的迁移与复制是不尊重历史的。既然是错误的、不严肃的,当然需要及时修正与复原。在践行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襄樊更名正当其时,这也正是民间躁动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襄樊改名襄阳?原来历史只需要被尊重

  对整座城市的未来,任何人都有美好憧憬的权利。那么,襄樊2007年启动的更名论证,可以视作官方用有限行动向市民表达的无限尊重。只不过,民间期待太急迫了。

  如今,经历阵痛的工业襄樊在艰难转型后苦苦寻求崭新蜕变,两千余年的丰厚积淀反倒上升为城市竞争的核心内涵。城市名称理所当然进入城市崛起的考量范围——襄阳,这两个字太具诱惑了!

  最近五年,襄樊决策层频繁更迭,旅游在2009年上升至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动力极。主政者通过各种场合发出“打好三国文化牌”的声音,这种高调的声音远超出行动的想象。2010年春天,当新一波外地游客莅临襄樊,探访襄阳城外隆中山谷的诸葛亮隐居地时,会走上更加便捷的旅游专线。作为响应湖北建设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具体步骤,襄樊以隆中景区为龙头打造的“三国旅游链”初现端倪。

  为什么襄樊改名襄阳?在襄樊,更名在政界与民间保持异乎寻常地一致。在政界,更名的收益愿景一旦被诉诸报告就太有说服力了,而再现襄阳显赫的历史渊源对草根意义何在?透过市民的网络发言不难看到,他们仅只需要还原被人尊重的过往。这种情味浓郁的自然流露,成为更名(还原)工程的有力推手。

  总体上看,襄樊无论如何都要为自己正名。毋庸置疑的是,这个棘手浩繁的工程只是在还原历史。鉴于城市整体更名需要大量消耗,目前市民倾向于在保持整体建制与区划基础上,改“襄城区”为“襄阳区”、现“襄阳区”另行命名。

  为什么襄樊改名襄阳?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襄樊更名呈现更多公益与文化的色彩,因此更多市民乐意分享这件“快乐的烦恼”。他们坚信,只要顺应历史的脉络前行,城市一定令他们生活更美好。
第2个回答  2011-06-23
这届的政府死命的促成了改名,其实就是想留个名头,好捞点儿政绩,继续往上爬。
说白了,跟襄樊本地人没带来任何实惠!
反而弄的我们这些在外地的襄樊人很迷茫。。
说是为了提高知名度,狗屁作用。,
说是为了提升经济,人家可能因为你叫襄阳就来投资了?做生意的没有一个是傻蛋。
说是为了旅游,,搞笑,襄樊的旅游资源就只有1个是4A的。。。靠这个能成为旅游强市???
反而浪费襄樊纳税人15个亿来为改名铺平道路。。。
哎,不说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5-09
站在一个武汉市民的角度,我觉得襄樊改回襄阳后知名度大大提高了,经济也增长的很快,城市的政治地位也明显提高,甚至选调武汉的市委书记或者市长,都得有襄阳的一把手的任职经历。因为襄阳的产业结构在省内是与武汉最为相似的城市。其超越宜昌而成为“二当家”是一种必然。襄阳本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名城,也不知是哪个苕货当初放着这么好的名称不用,来个什么“襄樊”。现在只是恢复她的原来名称而已。类似的还有放着闻名全国的“沔阳”不用,却去叫什么“仙桃”。这大概也是小时候得过好几回脑膜炎的人干的苕事。至于说改名百姓没什么实惠,这个是跟基本国策有关——若是以民生为重,百姓生活自然就会改善。
第4个回答  2011-10-09
  襄阳市原名襄樊市。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更名“襄阳”凸显文化底蕴

  “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就是商贾汇聚之地。”对位于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襄樊,金庸、冯骥才等专家学者给予了极高评价。

  据悉,对于襄樊更名“襄阳”的讨论,早于数年前就已民间引发热论。据消息称,从2007年开始,襄樊市政府就正式启动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的调研论证工作。

  有襄樊市民认为,“襄阳”地名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襄阳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襄樊为“襄阳”,以更开放的胸怀融入当今中国主流经济圈,势在必行。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冻国栋教授认为,将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在历史上,襄阳的地位就高于樊城,此次改名更凸显了襄阳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尚重生教授认为,襄樊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此次更名实为大打文化牌,文化意图十分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名襄阳市,将会扩大该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旅游业有一个较大的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