巭孬嫑是什么字

如题所述

一、解答如下

1、巭gū  

    意思是:勉学(韩国汉字)。  

    英语解释: study 。   

    巭是在韩国造的汉字,但意思不是勉学。'工夫'( kongbu)就是勉学。

    动词: (工夫)巭'( pu)的意思是工作人员,在《功夫熊猫》上映之后“巭”成为了“有功夫的人”的简称如:“巭熊猫”,开始越来越受到喜欢恶搞的年轻人的喜欢。

2、孬nāo   

    坏,不好:~烟。~酒。  

    怯懦,没有勇气:此人太~。坏。不好〖bad〗。如:孬好(好与坏);旧社会穷人吃的孬,穿的孬   

    怯懦;无能〖cowardly〗。如:孬包(脓包,软弱无用的人)

    孬种 nāozhǒng 〖coward〗[方言]∶坏蛋;胆小鬼(骂人的话)

3、嫑 báo 

    方言,不要。如:嫑着急;

    农谚:“天旱~望圪㙮云,女穷~望娘家人。”  

二、拓展资料:关于汉字

1、汉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号:ㄏㄢˋ ㄗˋ),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文字。

2、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书,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3、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4、起源: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贾湖刻符经碳14物理测定,距今约7762年(±128年)历史;还有七千年前的双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遗址刻符、连字成句的庄桥坟遗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号、尧舜时代的陶寺遗址朱文、夏墟的水书。早期的骨刻文就是丰富的文字系统,后期的属于初步成熟阶段。这些考古发现可能是汉字起源的重要线索,也可能是各种文字发展的不同源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8

巭:gū。功夫,勉学;役工。

孬:nāo。不好;怯懦:~种。

嫑:biáo。方言,不要。如:嫑着急;农谚:“天旱~望圪云,女穷~望娘家人。”

扩展资料:

巭是一个汉字,读作gū时,本意为功夫,引申义为役工,读pu时,意思是勉学。在《功夫熊猫》上映之后,"巭"成为了"有功夫的人"的简称。如:"巭熊猫",开始越来越受到喜欢恶搞的年轻人的喜欢。

孬:方言。坏;不好。如:孬好(好与坏);旧社会穷人吃的孬,穿的孬或者指怯懦;无能。如:孬包(脓包,软弱无用的人)

嫑:表示为不要的意思,在成都方言中biao,就是不要,不要一词可简读为嫑。在河南南阳也有"biao"一读音,嫑人,寓意骗人的意思。如别嫑人了,就是指不要骗人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巭百度百科——孬百度百科——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巭是一个汉字,读作bū时,本意为功夫,引申义为役工,读pu时,意思是勉学。在《功夫熊猫》上映之后,“巭”成为了“有功夫的人”的简称。

孬,属于合成字。

nāo

【形】

坏。不好〖bad〗。如:孬好(好与坏);旧社会穷人吃的孬,穿的孬

怯懦;无能〖cowardly〗。如:孬包(脓包,软弱无用的人)

嫑字表示为不要的意思,在成都方言中biao,就是不要,不要一词可简读为嫑。

在河南南阳也有“biao”一读音,嫑人,寓意骗人的意思。如别嫑人了,就是指不要骗人了。

陕西关中话“bao”,不要的意思。日照方言:bo。临沂方言:bái

山西的地方语言中“bao"通常读第四声。

赣南地区客家方言读作“niǎo”通常读第三声。

在江西赣语方言中读作“biao”,第四声,表示不要的意思。

贵州的地方方言,不要的意思。

江浙土话“xiao”,主要作“不要”之意,如:叫你嫑做你偏做,嫑走,嫑随地大小便,嫑作弄我,嫑骗我等等,口语应用极其广泛。

拓展资料

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字,可以看看字典

字典属工具书类。

第一部字典性质的《尔雅》的这个名称它很明显就明确了字典的功能。"尔"也写作"迩"是接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就是以雅正之言解释语词和方言,使之接近规范。

中国古代字典都称为"字书",直到《康熙字典》问世才称"字典"的。最早的一本汉语词典是《尔雅》成书的上限不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吕氏春秋》等书,而这些书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尔雅注》。近代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的,如《新华字典》;一类是专门性的,如《异体字字典》。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4

1、巭  [bū]

巭是一个汉字,读作bū时,本意为功夫,引申义为役工,读pu时,意思是勉学。在《功夫熊猫》上映之后,“巭”成为了“有功夫的人”的简称。

2、孬  [nāo] 

(1)方言。坏;不好。如:孬好(好与坏);旧社会穷人吃的孬,穿的孬

(2)方言。怯懦;无能。 如:孬包(脓包,软弱无用的人)

嫑  [biáo]  

嫑字表示为不要的意思,在成都方言中biao,就是不要,不要一词可简读为嫑。

在河南南阳也有“biao”一读音,嫑人,寓意骗人的意思。如别嫑人了,就是指不要骗人了。

陕西关中话“bao”,不要的意思。日照方言:bo。临沂方言:bái

山西的地方语言中“bao"通常读第四声。

赣南地区客家方言读作“niǎo”通常读第三声。

贵州的地方方言,不要的意思。

江浙土话“xiao”,主要作“不要”之意,如:叫你嫑做你偏做,嫑走,嫑随地大小便,嫑作弄我,嫑骗我等等,口语应用极其广泛。

拓展资料

其它一些生僻字

1、烎(yín),原义为光明。后来逐渐在游戏玩家中流行起来,用来形容自己充沛的竞技或游戏状态.现在多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斗(da)志(le)昂(ji)扬(xie),可以用来表示“彪悍”、“制霸”之类。

2、勥:jiàng 同“犟”。经常同“烎”连用,表示猛攻、强力开火。

3、亖:读sì,同“四”。如果有人说你“二货”,你就可以反击对方“亖货”,感觉比“超级二货”牛叉多了不是么~。

4、槑:读音méi,古同“梅”。这个“槑”字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傻很天真。其实嘞,槑(音同“梅:méi”),部首:木,基本字义:同“梅”。《康熙字典》:槑,古文梅字。

5、囧:读音jiǒng,古同“冏”,原指光明。在网络文化中,它的内小“八”字视为眉眼,“口”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作为头,表达沉重的思想或郁闷的表情。正所谓恶搞无厘头,囧神独强大。

6、兲:跟常用来骂人的那种水生动物没有关系,没你想的那么复杂。这个字是“天”字的古体,也念“天”(tiān)。…………甲鱼躺枪_(:з」∠)_

7、氼:哈哈,这个字其实好记,人掉水底下了,当然就是溺水,这个字就是“溺”的意思,读音也一样:溺(nì)。被用在网络语言里就是“水人”、“水货”,是表达鄙视的含义。

8、砳:这个字有点不好理解,石头跟石头相碰怎么会是“乐”(lè)的声音呢?但这个字就是形容石头相撞的一个象声词,就这么念~好任性…。顺便说一句,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吉祥物就被取名为“砳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4


bu(ㄅㄨ)又音pu(ㄆㄨ)

意思是:勉学

英语解释: study

纵横码:148

五笔86:ALFW

五笔98:AEGU

仓颉:MSQO

郑码:BIBO

笔顺编号:121531134

四角号码:1480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DED

GBK:8E7E

笔画数:9

部首:工

来源及发展:

巭猋巭这个字不是高丽造字,在康熙字典里面有的,但意思不是勉学。'工夫'( kongbu)就是勉学。

巭'( pu)的意思是工作人员. 在《功夫熊猫》上映之后, 巭”成为了“有功夫的人”的简称

如:“巭熊猫”,开始越来越受到喜欢恶搞的年轻人的喜欢。

巭閄:功夫门人的意思。



nāo
〈方〉
坏,不好:~烟。~酒。

怯懦,没有勇气:此人太~。

拼音: nāo

笔画数:10

部首:子;

笔顺编号:1324531521

坏;不好〖bad〗。如:孬好(好与坏);旧社会穷人吃的孬,穿的孬

怯懦;无能〖cowardly〗。如:孬包(脓包,软弱无用的人)

孬种 nāozhǒng 〖coward〗[方言]∶坏蛋;胆小鬼(骂人的话)




嫑: CJK UNIFIED

IDEOGRAPH-5AD1 :fiào biáo

部首:女

部外笔画:10

总笔画:13

五笔86:GISV

五笔98:DHSV

仓颉:MFMWV

笔顺编号:1324125221531

属于合成字。

基本字义:
ㄅㄧㄠˊ

báo
◎ 方言,不要。如:嫑着急;农谚:“天旱~望圪?云,女穷~望娘家人。”
用全拼输入法输入bao即可打出。用繁体拼音打:biǎo或者biáo,明骏女孩有一首歌叫《表酱紫》,其中的“表”和“嫑”意思是一样旳,也就是“不要”。读音就是把不要给缩起来读“buyao=biao”把u吞掉就好啦。和“嘦”有异曲同工之妙处,这个字其实是滇东罗平一带的方言,在四川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的读法,音基本同“标”,但是拉得稍长,仔细听能提出是“不要”两个字的合并。陕西内蒙古一带也有同样的读音,如“嫑么!”意思为:不要这样!

biao,二声。
◎ 方言,傻的意思。如:1、你嫑啊?2、别嫑了,这是好东西干嘛不要。
主要在山东青岛地区的方言常用,其是否由不要的原义引申而来,不可考。

拓展资料:

巭孬嫑昆:这是网络术语,搞笑为主的一组词语。连起来并没有意义,可以把每个字分开来读,这样就都清楚了。同样的词还有:巭孬嫑莪,等等。多数用来骂人,可以算是脏话的另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