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4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2分)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2分)

(1)通过这些改革,使雅典贫苦公民摆脱遭受债务奴役的威胁,打击贵族统治,使城邦体制更加巩固。同时,梭伦通过规定公民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了土地的过分集中,使城邦体制得到健康发展,发展民主政治。

(2)商鞅身处春秋战国时期,正值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而康有为身处清末,那时中国正处在亡国边缘。他们两人都在相似的历史背景下。而且他们都批判因循守旧,要求改革变法,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法案与计划,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更稳固,而这也正中当时的统治者的心思。

(3)梭伦改革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商鞅变法是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是社会制度的改变,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它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
梭伦改革:
第一,改变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方向,使雅典逐渐走上了剥削异族奴隶为主的雅典型(开俄斯型)的奴隶制的发展道路。
第二,确定了雅典经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使雅典走上了农工商并重的经济发展道路。
第三,扫荡了氏族制的残余,调整了自由民内部的关系,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政治地位,奠定了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第四,增强了国力。

商鞅变法:
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法令规定,允许人们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此后秦政府虽仍拥有一些国有土地,如无主荒田、山林川泽及新占他国土地等,但后来又陆续转向私有。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4)梭伦改革成功的原因是。梭伦始终恪守中道。他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走的中间路线。他站在工商业奴隶主利益的立场上,为维护雅典的长久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削弱保守的氏族贵族势力,又不使其受到不当损失;另一方面扶持平民阶层,但又不使过分强大。所以梭伦改革能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1、光绪帝和几个书生的全变和大变的急进变革得罪了整个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 废除科举堵住了某些知识分子的升官之路。 而日本则是稳健的改革
2、戊戌变法和之后慈禧太后的新政都有洋人的破坏 .而日本的改革受到洋人的扶持
3.维新派依靠无实权的皇帝,缺少中央地方的官员及民众的支持,帝国主义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封建势力强大,代表民主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无法与其抗衡,又加上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