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说“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这是什么意思?希望详细说明一下。谢谢!

如题所述

确定一下,的确是“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绝不是什么“自由公道”,问主要相信自己,不要受误导。这句话是说文人们都在说自由,是最争取自由的群体了,可是文人们又常是最不自由的人。作为文人,要讲气节。陈先生素来主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陈先生对此十分敏感,1930年,他作《阅报戏作二绝》,其一日:“弦箭文章苦未休,极门奔走喘吴牛。自由共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这是嘲讽文人因奔走权门而丧失自由,丧失独立人格。后来郭沫若、李四光请他北上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组组长时他开出了两个条件:一、准许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二、请毛公或刘公开一纸证明,以作挡箭牌。他还有一句话让我倍受感动:“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永远缅怀陈寅恪先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7
应该是:“自由公道文人笔,最是文人不自由”。
“为学术争自由”是陈寅恪前辈的一生追求。他这句话的大体意思是:一个文人的笔是用来主持公道、提倡自由的。而往往就是这样的文人却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陈公的有名轶事
他1932年应清华中文系之邀出考题,作文而外仅出三字求对:“孙行者”。考生中仅有一人对“胡适之”者,乃后来的语言学家周祖谟是也(原定答案乃“祖冲之”或“王引之”),或曰陈寅恪“以旧学的看家本事向新文化挑战”,实乃信手拈来以小见大,突出了中国语文与西洋文字之根本区别也。追问

为什么“这样的文人却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又有怎样的涵义?

追答

跟他当时生活的环境与经历有关。即使是现在,也多多少少如此。

第2个回答  2011-07-01
窃以为这句话是陈先生独立求学,自由求学精神体现。陈先生身为国学大师,一辈子用心在学术上,以致后来双目失明。他曾经向郭沫若先生提出“三不”原则,也成为大家广为认可求学原则。这句话就是说一般来说世人大众都是认为文人的创作很自由,其实最不自由的就是文人创作,因为受到了很多世俗条件(比如社会背景,现实条件,政治因素等)的约束。
一家之言,切勿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