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安徽省会是什么时间从安庆迁到合肥的?

如题所述

安徽省省会 :安徽建省后,定安庆为省会。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1853-1861)安庆为太平天国所占,省会迁至庐州府(今合肥市),后仍复治。民国初不变。抗日战争期间,省会曾迁至六安县城(今六安市)、立煌县(今金寨县)金家寨(今沉于梅山水库)、李家圩等地。同时日伪政权亦在蚌埠另立伪安徽省会。1945年后,省会先后迁至合肥县城(今合肥市)、安庆、屯溪。1949年5月全省解放,分设皖北行署(驻合肥)、皖南行署(驻芜湖)。1952年合并皖南、皖北行署,成立安徽省,定合肥为省会。后来曾有人建议将省会迁至芜湖,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来合肥视察时说:“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远考虑,比较适宜”。

安徽省省会 安徽建省后,定安庆为省会。清咸丰三年至十一年(1853-1861)安庆为太平天国所占,省会迁至庐州府(今合肥市),后仍复治。民国初不变。抗日战争期间,省会曾迁至六安县城(今六安市)、立煌县(今金寨县)金家寨(今沉于梅山水库)、李家圩等地。同时日伪政权亦在蚌埠另立伪安徽省会。1945年后,省会先后迁至合肥县城(今合肥市)、安庆、屯溪。1949年5月全省解放,分设皖北行署(驻合肥)、皖南行署(驻芜湖)。1952年合并皖南、皖北行署,成立安徽省,定合肥为省会。后来曾有人建议将省会迁至芜湖,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来合肥视察时说:“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远考虑,比较适宜”。

合肥成为安徽的省会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必然因素,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合肥就已做了两次11年的省会(1853-1861,1945-1948.12),第一次是由于战乱,但也说明了合肥对于清政府扼守江淮具有的重要政治和战略地位;合肥正式成为国民党政府安徽省会是在1945年,当时安庆由于不通火车、交通不便而失去省会地位,此时的合肥已有淮南铁路北通蚌埠、南达裕溪口,更位居皖中,对于安徽这一横跨淮河、长江两大水系、南北文化差异显著的省份来说,无论在从行政管理还是文化调和的角度,合肥都已是安徽省会的不二选择。1945年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迁驻合肥,省会警察局、省参议会等也在合肥成立。1949年元月,合肥解放,随后成为中共皖北行署的驻地。1952年,合肥已经是第三次成为安徽省会。

众所周知,合肥的经济基础很差,从建国初的5平方公里、5万人口的小城,发展到现在135平方公里的建成区、120万非农人口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无论是纵向比还是横相比都足以自豪,例如解放时,合肥和南昌、太原、贵阳、兰州等城市简直无法去比,但是现在合肥已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它们,合肥在科教、轻工业、城市建设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环境和城市规划方面这两年也颇有起色,而且这些还是在缺乏国家和省内大型投资的情况下取得的。当然并不否认合肥还有很多方面不尽人意,例如郊县经济滞后、辐射力不强、人均收入不高等问题,但这些年发展真的很努力,去年适时提出了GDP千亿规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并保持了GDP两位数增长的势头(去年增速13.1%,全省第一),今年全市人均GDP将首次突破1万元,联合利华亚太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落户经济开发区、海尔工业园(除青岛外最大的基地)、瑞士ABB、佳通轮胎、可口可乐、统一食品、日立、现代汽车等大企业大集团也纷纷追加投资,扩大生产,恰恰、科大讯飞、安科生物等一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家乐福、欧尚、欧倍德、好又多、大润发等一大批500强也已纷至沓来,政务文化新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十年后的合肥一定无比精彩,魅力无穷,让我们为她的发展多做贡献。现在在合肥已很难分清谁是土生土长的老合肥,因为合肥是整个安徽的合肥,在这里已聚集了几代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新合肥人,他们在融入合肥的同时,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南北兼融、包容性极强的文化,也是他们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穷的希望。

有些朋友喜欢在省会问题上喋喋不休,这样做有意义吗?有人说合肥发展成如今城区面积135平方公里,花了安徽多少钱,揩了安徽其他地方多少油?那么合肥究竟发展成什么样才不至于挨你的骂呢?如果是35平方公里,你可能又要数落它的无能了。有人抱怨省内高速公路偏向合肥,试问合肥作为省会,又是安徽的地理中心,安徽构筑“米”字型的公路骨干网,不以合肥为中心又该如何呢?随着宁西铁路、合宁铁路的贯通,合肥的区位优势将逐渐显现。从现实来说,迁省会也不具现实可能和必要,安徽经济第二大城市芜湖这几年工业经济的发展很快,势头很好,每个安徽人都为之骄傲,但从城市功能和规模上比之合肥还是有较大的差距。经过全省人民多年的建设,合肥市区现已初具规模,例如城区规模、人口均超过芜湖的两倍,去年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60亿元,而芜湖市区仅47亿元,合肥还有一大批政府文化科教设施,难道放着现有的不用,而去重复建设。奉劝有些人不要老是陷于空想和挑起争端,既然我们安徽还很落后,就更应该团结起来,少说空话,多做实事。芜湖应努力成为皖江地区的经济、交通和商贸的中心,和安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两极之一,辐射皖南和沿江地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1
[摘自 皖者空间]民国三十四年抗战胜利,八月南京政府通知安徽省政府迁回安庆,因新桂系李品仙兼任安徽省主席素与皖系不和,同年九月作为统帅部任命的徐州、蚌埠地区受降主官的李品仙就提出战略需要决定安徽省府迁移合肥,遭到皖籍人士全面反对,双方多次在南京国民政府大闹,皖系人士在南京散发传单反“李”。十一月李品仙裁撤皖系的皖南行署,十二月终因蒋介石抗战后需利用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以无书面方式默认,安徽省府地方机构暂随李品仙第十战区司令部迁移合肥;同时中央国民政府安慰皖系,决定中央管辖安徽机关单位全部直接迁移安庆,如高校、法院、检查、监察、军统、中统等。民国三十四年安庆复市组建市筹备处及国民党市党部,因李品仙提携其弟李品和控制两淮,组建抗战后安徽第一市蚌埠市,反对皖系提前组建安庆市,安庆市筹备处及市党部复建不久即被裁撤,只保留市建会等少数机构。民国三十七年八月二十六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李品仙辞去所兼安徽省党政军各职,任命之前一直居住安庆的夏威为安徽省政府主席,省会迁回安庆并筹备恢复皖南行署及安庆市,同年十二月安徽省政府正式宣布皖南行署复建,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张义纯任皖南行署主任。因我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渡江战役前控制安庆城区以外安徽省所有长江以北地区,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安徽省政府不得不从安庆迁驻芜湖,三月下旬又退至屯溪,皖南行署随即并入安徽省政府。三月二十四日,安徽省政府再次改组,张义纯任安徽省主席直至安徽全境解放。
第2个回答  2011-06-17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到合肥。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方面是新城市在不断攫取别人的灵魂,另一方面老城在不断糟蹋自己的灵魂
第3个回答  2009-10-09
从1952年合肥正式成为安徽的省会.
第4个回答  2011-06-17
建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