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何选择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如题所述

檀香山当时还是一个独立国没有被美国吞并

在成立兴中会之前,孙中山虽然看到清政府的黑暗,还抱有改良的希望,随后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连连失败,腐朽无能暴露无遗。

遂孙中山已不抱变革希望,就前往太平洋上的檀香山岛,檀香山当时还是一个独立国没有被美国吞并,到了檀香山之后,孙中山在华侨中间宣传进行反清革命并得到一些人响应。

1894年11月24日这一天,有20多个赞同孙中山主张的进步华侨在檀香山正式成立
“兴中会”的组织,兴中的意思就是振兴中华。

开会之后,很快通过了孙中山草拟的兴中会章程,宣布宗旨“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创立和众政府”,“驱逐达虏”一词现在看来带有汉族对满族的偏见,不过当时汉族革命党人的认识水平只是如此。

从整体上来看,兴中会章程第一次提出推翻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建立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纲领,说明兴中会已经完全不同于鼓吹反清复明的旧式封建会党,而是一个在中国以开展民主革命为宗旨的政治集团。

扩展资料:

孙中山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注重口头宣传,更强调实际行动,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1895年1月抵达香港与当地的反清人士筹建革命组织。

1895年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宣告成立,通过了修订兴中会章程,这个章程更系统的抨击了清朝的腐朽反动统治,指出当时政治不修,纲维败坏,朝廷则鬻爵卖官,公行贿赂;

官府则剥民刮地,暴过虎狼,而且明确把斗争矛头指向清朝宫廷和官府,这就揭示了兴中会反清的宗旨。

1895年10月10日孙中山组织兴中会在广州起义,不过起义还没来得及发动,有人就向官府告密,派到广东的组织者陆皓东被抓捕杀害,其他人逃散,不过这一未遂的起义还是作用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反清武装斗争,被写进后来民主革命斗争的史册。

孙中山筹划在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虽然流产了,却引起清王朝的重视,就此清朝下了通缉令,通缉孙文,还把那个文字加了三点水,意思江洋大盗,以后孙中山流亡西欧后来又到了日本、美国。

到处鼓动华侨参加反清革命,兴中会事务逐渐趋于瘫痪。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建立中国同盟会,兴中会与华兴会、光复会合并,这个组织再也不存在了,同盟会就成为国民党的前身,不过后来的史书讲起中国革命的开端和国民党的前身还是要提到兴中会,而1894年11月24日这一天,也成为了永远被铭记的日子。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广播网-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6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因为孙中山大哥孙眉在檀香山,孙中山获大哥捐助创立兴中会。

孙中山大哥孙眉字德彰,号寿屏,1854年12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是孙达成的长子。他早年远渡重洋到檀香山艰苦创业,成为华侨巨富。

1878年5月,当孙中山第一次远离故乡来到檀香山时,孙眉扮演了长兄为父的角色,为胞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当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后,他又是尽力给予胞弟经济上最大支持的人,有“财政部长”之誉。当他听了胞弟来檀香山的意图,立即表示鼎力帮助,并赞成他的反清革命行动。

在孙中山筹组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孙眉毅然划拨一部分财产支援,同时还分别致函檀香山的亲友,介绍他们与孙中山相识,鼓动他们加入兴中会,并协助筹集经费。

孙眉就毅然决定把自己牧场的牛,以每头六七元的贱价,卖出一大批,筹得2000美元,全部做起义军饷。由于孙眉在夏威夷华侨中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他的慷慨之举影响和带动了当地不少较富有的华侨纷纷出来捐款。

邓荫南则一下卖掉了自己的商店、农场等全部家产,要求跟随孙中山回国参加反清革命。结果,在各界华侨的支持下,孙中山最终筹款“美金六千多元,申香港币一万三千元”。


扩展资料:

据史料记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广东都督一职由谁担任一事久决不下,广东地方人士与社会团体于是就致电南京临时大总统府,提议选举孙中山长兄孙眉为广东都督,这使本来就很棘手的广东都督举荐风潮平添了一个插曲。

仅就当时历史情况而言,孙眉作为孙中山长兄,也是同盟会南方支部的负责人,论其威望还是论其能力、经验等各方面,也确实有资格可以担任广东都督。

然而,面对广东省各界一致举荐其兄孙眉担任广东都督的电文,孙中山却没有“顺水推舟”,而是亮明态度坚决予以反对。孙中山首先承认其兄孙眉确为忠厚老实之人,但又指出其“素不娴于政治”,易于被政客欺骗和利用。由此足以表明,孙中山对于利用孙眉者立即洞烛其奸。

随后,孙中山还专门致电给其兄孙眉,劝其不要担任广东都督,并进行耐心细致地思想解劝工作。当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能够以身作则,力排众议,坚决不让其兄孙眉担任广东都督的做法,在今天某些人们看来也许是简直不可思议的,甚至是随便说说还是可以的,但要做出来却是不可能的。

然而,历史档案资料却足以印证,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确实是在以他个人的实际行动,一改封建王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传统陋习,坚持任人唯贤,而不任人唯亲,由此为当时南京临时政府注入了一缕难得的政坛清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孙中山在檀香山的革命岁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眉(孙中山胞兄)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孙中山长兄孙眉并非“质直过人” 威望能力不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孙中山在擅香山成立兴中会,并不是什么选择檀香山,而是因为他哥哥孙眉是檀香山富商,孙中山曾在檀香山就读中学(意奥兰尼书院和奥阿厚书院)。孙中山的家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除了翠亨村以外,只有檀香山可以算作是他的家。孙中山最初是想走改良的道路的,1894年他曾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的建议,但未被李鸿章采纳。不久爆发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孙中山看到改良之路走不通,决心采取武力推翻清政府的革命行动。檀香山是他唯一可以进行革命宣传和组织革命政党的地方,这里他不但可以有稳定的居所进行革命的宣传,而且华侨的思想比较开通,容易接受他的革命思想,他的哥哥孙眉又是富商,有经济实力可以为他提供支持。有以上这些条件,所以孙中山很自然地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这是非常自然的事,并非有意选择檀香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