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问题

孙悟空搭得过天兵天将,为什么遇难时就要搬救兵,他不是武艺高强吗?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好多人都考虑过。我想,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
这是防守与进攻的哲学。

如果其它因素不变的话,那么防守要比进攻容易得多。防守,失败才是败,平局也是胜,胜利还是胜,三种结果,两种是胜利,66.7%的胜率;进攻,则失败是失败,平局还是失败,胜利才是胜,三种结果,两种是失败,66.7%的败率。很显然因为目的不一样,所以成败也就不一样了。

大闹天宫,孙悟空是到处惹祸,然后人家来打他,他是防守一方,只要不败便是胜,平局也是胜。这个时候,他是保命,只要能保住命,就是胜利。
取经路上,往往要救唐僧,得主动进攻才行,只要不胜,就全是败,平局也是失败。这个时候,他是要救人,不管你能否战胜对方,只要救不了人,都是失败。所以失败多,得请高手帮忙。
其实要是大闹天宫时,让那些妖怪来收伏孙悟空,也是收不了的。没有妖怪能置孙猴于死地的。

这是立场不同,角色不同造成的结果也不同。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的是,很多,比如一对男女,男追女,女不同意的情况下。可以认为男的是进攻,女的是防守。对于男的来说,只要对方没答应就是失败,人家就是拖着,不说成也不说不成,也是失败,66.7%的败率。而对于女的来说,只要是不成,都是胜利,就是拖下去,也是胜利,66.7%的胜率。如果角色对调,那么男的就66.7%的胜率,女的是66.7%的败率了。

大家可以自己想一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而且楼上所说,一物降一物也是有些道理的。相生相克嘛。

另一位朋友说的“关系说”也是有一些道理的,在原著中,悟空有一些先知的,有很多的事情,他是知道是天数,是注定的,必须要经历的,所以他也不费那个劲,直接去找救兵,完成一个劫数。

再者,楼下所述,作者的的局限性,也是应该有的,毕竟这是作者的想象,并非记录片,也不是历史,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思想。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西游记并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在这一点上,也许有作者的失误在内,也的确有一点自相矛盾的地方,先前如何的英武,后来却有些窝囊,也是真是作品的不完美之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29
读西游记的书或者看电视,感觉最过瘾的一段无非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什么巨灵神哪吒三太子托塔天王四大金刚统统不堪一击,十万天兵挡不住金箍棒一挥,只有小圣二郎才勉强打个平手,等到后来从炼丹炉中逃出,逼的玉皇请出如来才降服得住。

之后西天取经,一路上孙悟空依然望风披靡,但问题就出来了,只要是个妖怪,就能和孙悟空打上个三百回合不分胜负,偶尔拿出两样法宝,或者吹个风煽个火什么的,就能把孙悟空打的落荒而逃,最不济的只要关门一躲,孙悟空还是没有办法,除了几个排不上号的无名妖怪,基本上最后都是去求人搞定的,这就令人不解,孙悟空为什么会突然变得这么没用?

个人分析的结果,有这么几种原因可以解释。

1,关系说:

西游记的取经,无非是如来给自己二弟子一个转正的机会,所谓九九八十一难,早是安排好的,无非是各路神仙吃饱没事干故意派人去耍着玩,再看妖怪的身份,老君的童子,观音的坐骑,天王的干女,如来的舅舅,没几个不沾亲带故的,孙悟空真一棒子打死了,肯定以后麻烦一片,装模作样的打上几回,然后请出原主收服,给对方留个面子,以后同朝为仙时也好交待,还可以趁机让那个唐僧受点教训,这种划算的事,孙悟空不会想不清,自然是每次留手了。

2,封印说:

为了让孙悟空老实呆在唐僧身边,观音把如来给的三金圈给他戴上了一个(那两个她自己留着收打杂的了),望深了想,很可能这东西就有封印孙悟空的真正实力的用途,戴上它的孙悟空肯定诸多受到限制,比如不能使用必杀技,力量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每次战斗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分钟等等……,这么一来,自然就不是妖怪对手,如来他们就可以放心让他护送又不怕他实力太强造反。

3,进化说: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一代就是五百年,想想看,五百年,够做多少事,rpg练级足可以练到99,妖怪自然也大大的进化,实力提高。而孙悟空五百年不进则退,自然不能再用以前的标准衡量。

4,智慧说:

妖怪们用的法宝,在天界无非是某个瓶子罐子,一到妖怪手里,立刻研发出诸多新功能,比如那个金刚圈,当初老君只是当普通兵器使用,而青牛怪发现的这一套取方法,明显厉害许多,再联想孙悟空出身也不过是个妖猴,可以领悟,妖怪的智慧或者实力本来就潜力无穷,正应了那句话,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
第2个回答  2007-03-29
因为作者是生活在封建社会,他写的天上仙界就是地下真实封建世界的写照。孙悟空再有能力仍然逃不开天上的戒律,仍然不能离开天兵天将的帮助,这一方面使个人英雄主义略得到控制,另一方面则是说明即便是如孙悟空般七十二变,仍然不能脱离政权的统治,这是作者的局限性,也可以说是中国人中庸的体现,其中也包含了儒家思想,也有忠君的成分在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3-29
还不是作者瞎写呗!蒙骗中国的少年儿童!(但愿吴老先生知道了不会扁我)
第4个回答  2007-03-29
不知道你听说过 卤水点豆腐 一物降一物 没 ?
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