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的故事

如题所述

边疆的守护者小白杨。

80年代初小白杨哨所一名伊犁籍锡伯族战士回家探亲,将哨所官兵卫国戍边的故事讲给母亲听,母亲鼓励他在部队好好干,别想家,还让他带10株白杨树苗回哨所种上,叮嘱他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为祖国守好边防。于是小战士就把树苗栽在了营房边。

由于哨所干旱缺水,战士们吃水都要在一公里外的布尔干河去挑,尽管战士们每天用洗脸刷牙节省下来的水精心浇灌,但是小白杨难以忍受干旱、风沙、严寒的肆虐,相继枯死,十棵小白杨中唯有一棵顽强地活了下来。

这棵小白杨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日夜伴随着守卫边疆的战士们。1990年,总政歌舞团创作组的同志到新疆采风,为小白杨事迹所感动,谱写了歌曲《小白杨》,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把它唱响了祖国大江南北,激励着戍边将士。

扩展资料:

白杨树的精神寓意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它的生存。

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土壤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它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它的每一片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的面孔。

秋风里,虽然脱尽了叶子,单薄的枝条依然透着精气,枝干向上,高昂着头。严冬里,它迎着风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枝枝傲骨,树树无字,树树有声。

白杨树的性情是平民化的,可又是最富贵的。它可以当柴烧,可以打家具,可以做屋檩栋梁,可以制作农具,和养育它成长的黄土地一样,朴实无华,在一些人眼中,几乎会忘记它的存在。

厚实的黄土地下,涌动着白杨树不朽的生命,黄土地酥酥地勃发了,一片片地延伸着绿。播种着的人们又播种下一片白杨树,过几年白杨树就又成了更大的一片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白杨哨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01
今年五月我去阿拉斯加开会并旅游,算起来我在阿拉斯加呆了半个月,真是很长一段时间了。直到如今,我还在回味着这次独特的旅行,并与君共享。 / w, l+ v7 t7 P 先大概介绍一下阿拉斯加的概况。阿拉斯加是位于美国西北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第49个加入美国合众国的州,其也是美国最大的州。阿拉斯加州东接加拿大的育空,英属哥伦比亚,南邻阿拉斯加湾,太平洋,西濒白令海,白令海峡,楚科奇海,北临北冰洋。在阿拉斯加,最长日照时间是22小时,半夜2点还是傍晚,凌晨3点太阳就开始早起。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有近3万平方里的永久冰川,冬天积雪深达40尺。阿拉斯加有超过50万平方里的茫茫荒野,是美国最偏远,人烟最稀少的州,拥有世界最多的黑熊和北美灰熊。对探险家来说,阿拉斯加是最后的边疆 6 B) I0 Z3 \9 v+ p/ m0 A; ^ 最早阿拉斯加属于俄国的殖民地,美国在1867年4月从俄罗斯手里以每英亩2分钱的价格做了世界上最大土地面积的交易,后来才发现,原来阿拉斯加州地下拥有大量的矿产和石油。阿拉斯加有目前最大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防御基地,部署大量先进科技雷达,卫星控制站,可以控制所有美军陆海空和太空的导弹拦截装备。因此阿拉斯加州在美国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 S! L8 _2 K/ C2 O) Y" D8 T' i; I 由于那里靠近北极,所以亚洲,北美,欧洲很多国家都是坐6,7个小时飞机到达。以至于阿拉斯加的最大城市安克雷奇有很多日本人和欧洲人。所以会议主办方戏称安克雷奇是最适合开国际会议的地方。 , A# x' y" h0 u4 r 当飞机进入阿拉斯加境内时,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雪山冰川。安克雷奇机场也是雪山环抱,十分漂亮。不过安克雷奇城市建设得很像一个普通的美国小城,各种超市都有,买东西也还方便。会议的酒店就在我们的宾馆旁边,出门也是看得到雪山。,
第2个回答  2018-10-25
新疆,原是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的戈壁。但自从那里出现了一棵又一棵白杨树后,那里变得格外美丽,富饶。
这一棵棵白杨树是谁?那就是边疆建设者。他们就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高大的白杨树像披挂着哗哗响的青铜铠甲的巨人,傲岸的凝视着人间,默默的守护着人间。那些边疆建设者不也是一样吗?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哪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们都会微笑应对,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着......
我赞美你,扎根边疆的建设者。
第3个回答  2011-03-02
新疆,原是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的戈壁。但自从那里出现了一棵又一棵白杨树后,那里变得格外美丽,富饶。

这一棵棵白杨树是谁?那就是边疆建设者。他们就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高大的白杨树像披挂着哗哗响的青铜铠甲的巨人,傲岸的凝视着人间,默默的守护着人间。那些边疆建设者不也是一样吗?哪儿需要他们,他们就会出现在哪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们都会微笑应对,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着......

我赞美你,扎根边疆的建设者。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3-04
第一则:
当代“白杨” ——“感动中国”的大学生徐本禹。徐本禹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学生,而且正在做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事——像许多志愿者一样,在贵州的一个乡村小学支教。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来自山东聊城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正以他质朴得还带着泥土芳香的那份平凡,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们。徐本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激发了人们对献身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事迹:

徐本禹,男,山东聊城人。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教了一辈子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正式教师后基本工资才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1999年,徐本禹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2005年,徐本禹返回华中农业大学读研。

第二则:
忆青春无悔

道不尽边疆故事

杭州老知青重归故地讲述插队趣事

何枚林 张梦新/供图

同江市举行杭州知青下乡40周年纪念活动,当年的1046名知青来了350多人,有的还特意从意大利、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赶来参加。

40年前,这些知青立志要开拓辽阔的北大荒,在激情荡漾的岁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40年后,他们回到同江,找到了曾经的青春。每到一寸土地,便是一个青春记忆。

记忆1

带着武器打鱼

划小船巡逻

7月22日,当地政府安排杭州老知青参观当地的三江口广场。三江口,就是黑龙江和松花江交汇处,江对岸就是俄罗斯。

当年插队边疆,很多知青就是怀着和“苏修”作斗争的目的而来。当时同江等边疆地区的民兵装备,超乎我们的想象。

老知青王永健回忆说,他们平时以打鱼为生,但鱼打多打少没关系,实际上长期进行武装训练,随时和“苏修”作抗争。他们的船上装了手榴弹、步枪、机枪,还有火箭筒等。

1969年7月8日上午,三村大队的杭州知青罗以民与同学王祖荣像往常一样,暗中携带武器,划平底船在江上巡逻。

突然,一艘前苏联巡逻艇向他们驶来,似乎有挑衅抓人的企图。

罗以民对王祖荣说:“如果炮艇敢停船抓人,等它一靠近,我们就扔手雷,把它打掉。如果咱们的手雷没打准,就蹬翻小船,游回去。”

前苏联巡逻艇围着他们转了好几圈,试图掀翻小船。不过由于平时训练有素,小船船头始终朝着巡逻艇。

巡逻艇越来越靠近,艇上的士兵似乎没有多少战斗准备,前后高射机枪的枪衣也没脱,两个士兵甚至还光着上身。艇首站着一个军官,手里提着一个小铁锚,想在靠近罗以民的船只时将船拖走。

两船距离将近40米时,罗以民右手扔掉了一只前棹,举起了手雷,亮出了战斗姿态。那个前苏联军官见此情形,喊了一声,扭头就往船舱里跑。巡逻艇一溜烟跑远了。

这一经过被当时的边防哨所人员通过高倍望远镜记录在案,罗以民后来被黑龙江军区合江军分区通令嘉奖。

同队知青黄任远还把他们的经历整理成文章,发表在了当年的《浙江日报》上。

比较有意思的是,黄任远和罗以民日后分别成了黑龙江和浙江省社科院的研究员。

记忆2

棋赛让他成了一名教师

7月23日,张梦新回到了他当年插队的乐业公社青年庄(现在的乐业镇青年庄)。

回到村里,除了见到了多年未见的老乡,他还发现,当年他们居住的知青点——一排茅草屋竟然保存完好。他和知青同学们不停地在屋前照相留念。

回想起当年,张梦新说,能插队在同江,是他们的幸运。

张梦新插队半年后,青年庄小学的负责人余连福来到知识青年当中,问:“你们谁下棋比较好?”

知青们就推荐了他。

余连福把张梦新叫到学校下棋。第一盘,张梦新花了半个小时就赢了;第二盘,张梦新只花了15分钟赢下了。

没想到,输棋后的余连福不但没有生气,还当即拍板聘用张梦新担任他们小学的老师。

从那时候开始,张梦新便和教书结缘。从教小学开始,转教初中、高中,后来考入杭州大学,之后又留校任教,直至担任博士生导师,并曾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

张梦新说,这里的农民相当开明。他插队不到半年,村里就把大队会计、出纳、民兵连长、妇女主任、团支部书记等重要的岗位交给知青负责。他自己一人还担任了大队会计和教师两职,每月的工分都排在前5位。

还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

当年知青中有个绰号大毛的,负责看草场。队长告诉他,主要任务就是要防止牛、羊、猪等牲口进来。“进来了,就把它们打出去,打死也不要紧。”

大毛把“打死了也不要紧”这句话当真了。一次,大队革委会主任赵树新家的母猪跑进草场来,大毛一不小心就把人家母猪给捅死了。

“一头母猪对农民家庭来说非常重要,村里都叫它‘流动银行’。”张梦新说,当时他们认为,大毛必定要受处分。

赵树新的父亲确实非常生气,大骂大毛。但赵树新却把老父亲劝了回去,一点也没有责备大毛。

记忆3

知青们教出很多局长

这次老知青回乡,当年担任老师的人最受欢迎。

顾锋、尹继红夫妇插队时都当过老师。到了同江之后,当年的学生把他们的行程排得满满的。

7月24日,当年的学生宿新华等人邀请顾锋夫妻俩吃饭。席间,宿新华的弟弟宿玉成从北京打来电话,对顾锋说:“顾老师,我一直欠您一本书呢。”

这句话弄得顾锋一头雾水。经解释,才回想起来。

他在当地中学任高中数学老师时,宿玉成和宿新华都是他的学生。顾锋每晚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时,宿玉成总在门口转悠。

“我弟弟看顾老师桌上有那么多书,想借一本高等数学书,又不敢借。”宿新华说,后来就找她帮忙。

宿新华把弟弟的想法跟顾锋说了。顾锋一听说宿玉成这么喜欢数学,不但把高等数学书借给了他,还主动要求给他辅导。

如今的宿玉成,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种植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1993年起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记者发现,知青们当时培养的学生,成才率非常高。光在同江市内,局长级别的人不计其数,还有一位副市长。

现任同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纪检书记的任建奎说,他们这些农家孩子能够有出息,全靠当年的知识青年。

“我们念书时,正值“文革”。课本里都是些政治性很强的文章。”任建奎说,是知青教给了他们很多课本外的知识。

任建奎说,知青的高素质带来的高教学质量,让他们整一代人都受益。

记忆4

水井边美妙

的初恋时光

三村公社的一名老知青回到当年插队的生产队时,特地跑到老乡的水井边舀了一碗水喝。

知青之间,知青和农村青年之间朝夕相处,互生好感自然不可避免。如今这些老知青,谈起当年的爱情,依旧腼腆。

这位不愿透露名字的知青告诉记者,他在回城之前,曾和一个当地姑娘相恋。

在当时,即使建立恋爱关系,也不可能手拉着手。谈恋爱,顶多是在劳动的时候相互悄悄看上一眼,或做个眼神。平时其中有一个人在水井旁洗东西,另一个人也就赶紧过来假装打水。

当年杭大附中(现学军中学)毕业的知青胡阿龙是较早结婚的人。妻子是他的中学同学。

1969年春节回杭州探亲时,胡阿龙就向她提出:“我们能不能长期交往?”

胡阿龙的妻子当时没同意。回到同江后,胡阿龙就主动接近,常把自己省下来的鸡蛋等好吃的留给她。

“结果她每次都分给别的女知青吃,让我很生气。”胡阿龙说。

有一次,胡阿龙手指受伤了,他妻子就偷偷把他所有衣服拿过去洗。自此,两人关系正式确立。

“她还很害羞,偷偷地洗,不让别人看到。”胡阿龙回想起来,颇觉有趣。

“当时觉得,肯定要在这里待一辈子了。按照习惯,就得结婚生子。”胡阿龙说。

两人在1970年便结婚了。当时的结婚新房,是胡阿龙花90元钱造起来的小马架。

如今,夫妻俩早已回到杭州。结婚39年,恩爱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