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如何复习1

如题所述

近几年中考切实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课程标准理念,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命题更加注重试题的实践性,开放性,时代性,教育性和综合性,将更加强调试题同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话可说.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考题灵活,联系实际,淡化纯知识,纯记忆的内容,这也体现了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要求,给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审视几年来中考学生大体情况,我认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基础知识理解不透彻,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运用能力有待提高.从考生答题情况看,由于对基础知识理解不深刻,缺乏思维的严密性, 对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因而顾此失彼.2,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急待加强.学习知识和技能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我们把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放到生活的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时,那些"只有作过的题目才能应答"的考生就难以适应了.3,审题能力差.中考试题在设问上比较灵活,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前提.然而有些考生审题粗枝大叶,尚未读懂所给的材料,急于求成,匆忙作答;还有一些考生忽视设问要求,导致失误.面对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加之历史学科中考新特点,初三历史复习必须既要注意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关于初三复习,我的观点是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系统复习.这一阶段的复习要紧扣课本,突出教材,立足课本,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要:(1)紧扣课本基础.(2)注重分析找规律.(3)精选试题强训练(4)举一反三促思路.(5)延伸拓展养能力.通过对各章基础知识的巩固复习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熟练技能技巧,明确知识底细,弄清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梳理清各知识体系,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系统知识的能力.方法措施:(1)教师要把教材,课标与2005年中考复习意见融会贯通,,统领全册教材要领,有侧重地完成复习工作.(2)教师要摸清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抓住弱点,重手出击,紧扣课标,重点强化,以课本为基础,以中考要求为起点,以学生的巩固掌握和能力培养为目标.(3)课堂复习原则要遵循十化原则,严禁"知识巩固的死板化,课堂复习问答化,题型设计的固定化,单一化,复习思路的程式化,训练解答机械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复习方式,用教师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课堂,新颖的题路,去为学生创造高兴趣,新思路,高效益的复习氛围.(4)抓好优生的清底工作(这是这类学生能否拔高的关键阶段),抓好中上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这类学生再上一个层次的重要阶段),强化偏科学生的查漏补缺工作(这是这类学生飞跃的第二次机会).(5)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注意规范化的训练,从正确读题,全面分析,仔细推敲,准确审题,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抓起,教会学生得高分秘诀,纠正"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毛病,这要做为我们复习的重头戏突破.(6)在使用外来资料的同时不要忽略校本自测题的作用.要汇总学生出现的问题,自编纠正学生问题,强化巩固提高的校本题,每个月每个教师至少要出两份校本过关题,把外来信息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达到类似问题不再重犯的目的.第二阶段:专题归类复习,比较对照,纵横联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这两句诗来形容经历了第一轮复习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我认为是很恰当的.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但知识是零碎的,孤立的,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如何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应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双向提高,让学生在纵横交错,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中再次理清思路,强化知识体系,变通知识应用的关系,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使综合能力得到升华,多项思维实现飞跃.这是第二个复习阶段重中之重的核心.在复习的第二阶段,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列成专题归类总结,纵横串联,比较对照,辨其异同,形成知识网络.如将中国近现代史划分为列强侵华史,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综述部分等几个专题.而将世界近现代史划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民族解放斗争史及国际关系史等几个专题.历史知识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知识.理清同一历史时期各方面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横向联系.另一方面,每一历史事件又都前后发展,依次交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这就是纵向联系.如中国近现代史的线索可以纵向串联历史知识,以不同历史时期为经线,以每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历史特征为纬线,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第三阶段:综合巩固,摸拟训练,突出重点,热点.这一阶段的复习,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点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导用书,要从中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及其要求等情况,结合近几年来中考试题<>,把握考试命题方向,难易程度,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练题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月考等,但不要搞成题海战术.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练习的内容可分为基础训练和理解训练两大部分.前者采用填空,选择,填图,识图,列举等题型;后者采用材料分析,简答题,综合问答题,编写大事年表等题型.而后者特别是综合问答题是中考分值最多,份量最重的题型.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选题,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解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运用辨证唯物史观分析重要历史现象,事件的本质,采用肯定法或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要留意组合选择题(如几个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选择排列正确的选项)和反向选择题(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要求学生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去伪存真. 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利用有关历史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快速读完材料或图表(包括出处),弄清该阅读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和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审题,抓住关键,弄清限制条件.再根据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分析题常见的考查方法有: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息,也包括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依据材料提炼,概括出观点;联系实际,谈谈启示.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历史阐释,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问答题的常见类型有叙述题,分析题,评价题和比较题等.无论什么样的问答题,首先必须审清题意,找到主干,抓住关键字词,弄清限制条件,明确要答项目和解答对象.行文力求语句简炼,层次分明,逻辑性强,书写规范.叙述型. 问答题一般是把一个或几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的活动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系统的概括,归纳,综合,一般跨度较大,要面面点到,不宜过细展开;分析型问答题一般是依据史实,运用辨证唯物史观分析说明历史事件,现象,跨度相对较小,进行深挖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现象的原因,内容,性质,结果,作用,教训等;评述型问答题一般是运用辨证唯物史观,根据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对历史事件,现象或人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要用史实印证结论,史论结合;比较型问答题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历史事件,现象的分析,比较其异同.对比较题应先弄清题目的比项和限制条件,而后将比项双方的史实进行归类,提炼,分析,得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