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元件是 B 。

如题所述

电子管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1956)

1946年2月14日,标志现代计算机诞生的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费城公诸于世。ENIAC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通过不同部分之间的重新接线编程,还拥有并行计算能力。ENIAC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5百万个焊接点,耗电16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

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6-1963)

1948年,晶体管发明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导致了第二代计算机的产生。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1960年,出现了一些成功地用在商业领域、大学和政府部门的第二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使得计算机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更有效地用于商业用途。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1)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现在)

大规模集成电路 (LSI) 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到了 80 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在芯片上容纳了几十万个元件,后来的 (ULSI) 将数字扩充到百万级。可以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纳如此数量的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增强。 70 年代中期,计算机制造商开始将计算机带给普通消费者,这时的小型机带有友好界面的软件包,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程序和最受欢迎的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程序。 1981 年, IBM 推出个人计算机 (PC) 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 80 年代个人计算机的竞争使得价格不断下跌,微机的拥有量不断增加,计算机继续缩小体积。与 IBM PC 竞争的 Apple Macintosh 系列于 1984 年推出, Macintosh 提供了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用鼠标方便地操作。

参考资料:http://218.7.193.182/PRV/xinxijishu/dnwh/history/history_1.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02
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成立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经过三年紧张的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 月14日问世了。它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电阻器、1万个电容器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达30吨,占地160平方米,耗电174千 瓦,耗资45万美元。这台计算机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仅相当于一个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即"埃尼阿克")。
----------------------------
1964年到1972年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计算机。大量使用集成电路,典型的机型是IBM360系列。
计算机的第三代,在计算机的装置方面,及利用方方面均有高度的发展。首先,在计算机装置方面的进步为,电子回路开始采用集成电路 (IntegratedCircuit,IC)。集成电路为,一个大小约1公厘(mm)四方的东西,其中排组了晶体管或二极体(Diode)、电阻等电路,如将其扩大时则如照片的下方所示者,其衵排组了约20个晶体管,40个电阻或电容器(Condenser)等性能的电路。由于采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型便显得轻巧玲珑了。但是其更大的优点为促进计算机的高性能化,高信赖化,动作的高速化。
其次,关于计算机的利用方面,在第三代的特色拟举例如下。我们虽然统称电子计算器为计算机,但它有各种各样的规模,所谓规模之不同,系表示其演算速度,记忆容量,或事务处理能力等各有差别。当然,就体型方面来说越大型其性能越优异,是不必待言的,但是若说无论何种埸合必以装置性能较佳的大型机为上策的话,则不尽然。大型机种的维护费较高,由于性能太好,在瞬间之中能将所有需要处理的工作做完,故有时反而使得计算机几乎成为闲置品。因此,选用计算机时应配合企业规模和作业量,才算最为经济而且不至于滥用。 但是,一个企业在寻续发展中,初期能以小型机种应付的工作,不久将会因工作种类或数量的增加,而势必改装为中型或大型,甚至超大型的机种以应需要。在此种情形之下,在第二代以前,更换计算机的硬件(Hardware)时,势必同时更换软件 (Software)也就是电的指令书--程序(Program),必须随同重写。这种工作对企业而言,是种莫大的负担。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是用晶体管制造的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计算机都采用电子管作元件。电子管元件有许多明显的缺点。例如,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这些都使计算机发展受到限制。于是,晶体管开始被用来作计算机的元件。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
使用了晶体管以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的设想也就更容易实现了。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迪克”(TRADIC),装有800个晶体管。1955年,美国在阿塔拉斯洲际导弹上装备了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的小型计算机。10年以后,在美国生产的同一型号的导弹中,由于改用集成电路元件,重量只有原来的 1/100,体积与功耗减少到原来的1/300。
1958年,美国的IBM公司制成了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RCA501型。由于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逻辑元件,及快速磁芯存储器,计算机速度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主存储器的存贮量,从几千提高到10万以上。1959年,IBM公司又生产出全部晶体管化的的电子计算机 IBM7090。1958-1964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大范围的发展过程。从印刷电路板到单元电路和随机存储器,从运算理论到程序设计语言,不断的革新使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日臻完善。1961年,世界上最大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ATLAS安装完毕。1964年,中国制成了第一台全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441-B型。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使用的是“定点运算制”,参与运算数的绝对值必须小于1;而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则增加了浮点运算,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到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使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同时,用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使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小,寿命延长,价格降低,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第2个回答  2007-04-02
电子管
第3个回答  2019-02-21
我认为这类电影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女主要漂亮
直接告诉你吧 k a ƞ 3 p · c ƞ偶尔想的时候我会去看看
要注意的是 ƞ要改成n 否则打不开哦
请及时保存哦,如有失效可以追问我进行补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