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片作文,主题是浅谈中国古代文人感时伤怀情感技巧

如题所述

从高台意象中领略千古情怀 一一浅析中国古代登高诗歌 刘姆在《文心服龙》中说到“ 登山则情满于山” , 可见登高一直以来都是文人们借物咏怀的一个重要传统。这些登 高诗中的各种意象都渲染着诗人浓郁的情感, 如古诗中常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忠贞, 以月亮代表思乡之愁, 以草木 繁盛反衬悲凉之感, 以芳草比喻离愁别绪等古人的登高之情也并不限于寂寞情怀, 还有思念之情, 感怀伤时, 表达个人 身世之悲, 再有抒怀励志, 鼓舞人心的佳作。历代诗人在登高诗歌的创作中, 不断注入新的情感, 使登高作品的内容更 加丰富, 情感更加多元, 从而斌予它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王璨登上当阳楼发出“ 虽信美而非吾士兮, 曾何足以少游” 的感叹, 为后世诗人留下登高诗的这一开山之作后, 接踵而来的便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诗人由于受到当权者的排斥, 被从京都外放到永嘉当郡守, 抑郁中 得了一场病, 病愈起床后登池上楼时看到了景物变换, 时序更新, 感物思归, 归未能得, 进退两难, 心神不安川网 诗中“ 潜鱿媚幽姿, 飞鸿响远音初景革绪风, 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 园柳变鸣禽” 〔。。池中的潜龙适意自在 地幽居在水底, 保真待时天上的飞鸿高声鸣叫着飞向了远方, 趋安避害。生活在水天世界的这些生物, 出处虽殊, 却 可以自由地随意所之, 但诗人自己仍还固守在这无聊的任所, 真是仰愧云浮, 俯作渊沉。诗人用潜龙和飞鸿这两个意象 表现自己内心对自由的期盼。后面一句中诗人用欣欣向荣的的春日生机, 显示了自然的真与美, 相形之下, 浊世的宦途 生涯所遇, 就更加令人生厌。诗人从流水声响和远山竣险中, 得到了忘我的寄托犷初春的阳光改变了寒冬的余风, 冬去 春来, 春草萌发, 连园中柳林里的啼鸟都换成了新的种类, 这里的春光美景, 一时间使诗人留连忘返了。诗人从这些意 象中敏感地体验到, 离群索居, 独处无偶, 每天的时日都显得过长, 难得有一点安静心情。这首诗中, 诗人受现实境遇 推动, 有多成分构成的思想感情, 对景色描绘, 也在意向上多有转换, 做到了“ 情以物迁, 物因情变” 。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枪然而涕下” 这是一千多年前一位诗人在登上高台之时的慷概 悲歌, 他叫陈子昂, 这是他在登幽州台时的诗作。幽州台是战国时代燕昭王礼贤下士, 修筑黄金台的地方, 在这个历史 遗物面前, 想想自身在仕途上的坎坷不遇, 怎能不感慨万千, 悲从中来当时, 他正在朝中任麟台正字后, 官位虽底, 却“ 位卑不敢忘国” , 他多次上书批评朝廷的时弊, 反对任用“ 拘私苛虐” 的官吏, 提出富国强兵, 安定边防许多谋 策, 但是这些“ 立言措意, 王猫大略” 之言, 并没有受到重视。后来他因为好友乔知之的美妾被武承用强占的事件被株 连入狱, 释放后他主动要求去戍守边防, 在主帅武故宜指挥失败的情况下, 他自告奋勇领兵作先头部队, 却遭到武的拒 绝, 并将他贬为军曹。陈子昂怀着对现实的激愤不平, 登上高台, 他想在这里找到那位为国家大计而礼遇郭晚, 重用乐 毅的燕昭王, 向他倾诉自身的失意苦闷。他认为先贤不可求, 后来无可见, 顿时感到天地悠悠, 人生短促, 功业难就, 前途可悲。这是志士热望与失望交合的感情状态, “ 独枪然而涕下” , 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 有突出的典型意义。而高 台这一意象作为诗人发愤泄悲的情感空间存在, 它承载了太多士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承受的痛苦和不幸。高台之上显示 的是诗人面对社会、人生时生命的本质姿态, 它具有更真实的生命质感, 它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客体对象, 而是作为了一种沾满情绪的有着象征意义的意象出现在诗歌中, 它象征着孤独寂寞、高处不胜寒的人生境遇, 也象征着曲高和寡、 高标独立的精神境界‘, , 唐代有一位以隐沦终老的诗人, 他就是孟浩然他少好节义, 四十岁时游长安, 应进士不第, 求官不成, 后归返故 园, 心情十分矛盾, 仕进与归隐两种心情交撞不己他在《秋登兰山寄张五》【习“田中写道 北山白云里, 德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墓起, 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莽, 江畔洲扣月。 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襄阳期间重阳节的登山之作。登高怀远, 托雁寄情, 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可谓是一篇“ 写景如画, 清幽淡雅” 的诗作。诗中运用了白云衬托出张子容的高洁品格, 将思念寄托于南归的大雁, 天边的树如同野生的荞菜一 样孤独, 浅浅的沙洲如同一弯新月一样, 本来重阳节应与故人相聚, 却不得聚, 这里用月亮来引发诗人的怀人心绪, 十分贴切自然。全诗句句是远望之景, 句句亦是怀人之情, 景清而意美, 语淡而情浓 是谁仗剑走天涯, 游迫大江南北, 写下“ 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 的豪迈诗句, 是李白是的, 只有李白才能如此潇 洒山水灵氛陶冶了诗人的性灵, 庄骚诗魄启迪了诗人的哲悟他“ 五岳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 长江、黄 河、五岳山川、五湖四海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通过自己诗中的酒、剑、马、月、琴、花等意象, 达到了“ 天地与我并 生, 万物与我为一” 的人天浑融之境, 呈现出绚烂瑰丽、目不暇接的诗化境界。他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寓情 于景, 把对友人的眷恋与惜别情意, 通过江上孤帆渐渐消失在天际这一画面,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吐属不器。含蕴 深厚。他的另一首登山之作《独坐敬亭山》中用众鸟, 孤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也就是诗人自己, 将心中的烦闷忧愁 及身世辛酸悄悄传达给这秀丽的敬亭山, 在登高独坐中排遣满怀愁绪。这些与他的个人道遇是分不开的, 他在天宝元年 被召入长安, 这个转机曾给了他很大的希望, 当初是“ 少年落魄楚汉风, 风尘萧瑟多苦颇” , 今日却得到了进京一展抱 负的机会, 他自况是“ 大鹅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离人” 。然而到了长安后 一接触到宫廷生活才发现与自己的想象相悖, 于是他的一番宏图大略无处施展。在目睹了上层统治集团的腐败, 尤其是 君臣昏暗, 嫉贤妒能的局面, 使他无法忍受, 愤而写下“ 且复归去来, 剑歌行路难“ 的诗句。 唐玄宗集中了朝廷权贵对李白的排斥态度, “ 以其非廊庙器, 优诏罢谴之“ 。李白在” 群沙秽明珠, 众草凌孤芳“ 的情 况下, 优愤得离开了长安, 开始了自己的游历之路。对李白来说, 诗就是他的事业, 诗就是他的珍爱, 诗就是他的生 命。数十年来, 诗与他荣辱与共, 生死相依。他以诗进, 以诗退以诗入仕, 以诗出世以诗获宠, 因诗获罪以诗杨 情, 用诗呐喊他乐也写诗, 悲也写诗, 愁也写诗, 愤也写诗, 醒也写诗, 醉也写诗, 诗歌早已幻化成他生命的一部 分, 血脉相连, 不可分割, 完成了他身在蚀世而神游八极的诗化人生。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永远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 式。对李白来说, 他的心灵早已诗意地栖居于神州大地、华夏故园他的生命完全逍遥在了诗化人生中。他用自己的诗 化人生昭示着人类昂扬的生命力, 追寻着人类向往的精神家园。 还记得“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诗句吗早年的杜甫可谓少年俊才, 意气昂扬, 他那远大的抱负和一飞冲天 的气概, 好象按捺不住似的, 从字里行间跳将出来, 铿铿锵锵, 娜地有声。然而, 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人, 它没有安排杜 甫去创立“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杜甫《八阵图》的伟业, 却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至圣仙师, 让他做了“ 诗 圣” 。坐镇诗的圣坛的最高端, 杜甫又以律诗见长, 而律诗里的最高成就, 便是这篇《登高》了《登高》实乃“ 凌绝 顶” 之作。此诗的首联, 选择意象可谓丰富, “ 风急” “ 天高” “ 猿啸哀” “ 诸清” “ 沙白” “ 鸟飞回” , 凡字, 处意象, 丰富之致。但也只是举目俯首所见所闻而已, 并未显多么高妙。然而, 诗入顺联, 全诗便从此荡开了无以伦 比的高远意境。“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写象, 每句只有一个, “ 落木” 和“ 长江” , 然而, 那意组却 是“ 无边” “ 不尽” 的。那“ 无边” , 是空间的广阔那“ 不尽” , 是时间的绵长。“ 无边” , 己经成就了三维立体概 念“ 不尽” 呢更赎予这一概念的久远与绵亘。再加上“ 落木” 的凄凉和“ 萧萧” 的职零以及“ 滚滚” 的滔滔不绝的 气势, 这“ 峡江秋景图” 一下子空灵活跃起来。你尽可以闭了双眼, 去体味诗人当时是如何登高临风, 俯仰天地, 置身 宇宙, 体察万物的万千情思。这首诗作于公元年, 距离年诗人的永逝己不足三年, 而且, 诗人是在成都草堂短暂 安居后, 不得不再一次踏上漂泊的命途。此时, 站在长江三峡的端口, 他似乎己经预感到这一去的结局, 因而, 面对此 景, 回首一生, 怎能不为之伤怀颈联, “ 万里悲秋常作客” 句是他漂泊一生的真实写照。“ 作客” 他乡己经是令人悲 哀的遭遇, 更何况是在“ 万里” 之外, 而又恰逢“ 秋” , 并且又是“ 常, 事呢一生即如此, 老来复如是, 眼看已届 “ 百年” , 却依然陪伴他的是“ 老病孤舟” 。少年时的凌云壮志, 穷其一生的苦苦奔波, 现如今的孤苦飘零, 全在此时 此地, 化作无可奈何的一声叹息 另外还有一些诗人的佳作, 如王之焕的《登鹤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中 以落日依山, 黄河入海的意象来表现一种雄浑的气势, 让人顿生豪迈之情高睹远瞩的脚襟, 积极进取的精神便在这 “ 更上一层楼” 中充分展现, 实乃抒怀励志, 鼓舞人心之作。再以白居易的《杭州春望》为例 第卷增刘莹, 李博从高台意象中领略千古情怀 望海楼明照曙霞, 护江提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 柳色春戴苏小家 红袖织芝夸柿带, 青旗沽酒趁架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 草绿裙唇一道奸。 作者登楼远眺, 春柳、春草、春树、春水使整个杭州城洋滋着浓郁的春意, 梨花、红裙, 彩菱, 酒旗点染其间, 在朝日 霞光的映照下显得美丽无比整首诗洋滋着诗人抑制不住的赞美之情。再有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川‘颐’是这样描绘 的 一上高城万里悠, 莱改杨柳似汀洲。 澳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樱。 鸟下绿芜秦范夕, 坪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英问当年亨, 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个阴沉的秋天的傍晚, 大呢感上咸阳城东楼时, 触目伤情, 对眼前景物和历史陈迹, 泛起无边 的兴亡感慨。诗中的兼蔑杨柳, 蝉鸣, 黄叶等意象都烘托出了一种悲凉的环境, 秦汉的繁华已经了无痕迹, 经行汉宫遗 址的人, 面对这风雨荒凉。还是不要追索和辨认当年的事物为好。作者在登高临远中慨叹, 人世间没有永存的事物, 也 没有永不消歇的繁盛, 这与我们所认识到的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都要在历史上灭亡的规律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 还有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 作此诗时, 他正任池州刺史, 在九九重阳节这天与好友张枯一起登上 贵池县东南的齐山。他一半是因为被朝廷排挤, 一半是因为在京城棒不敷出, 以致长期外放看到社会弊端百出, 但自 己许多经国治世的谋策又不能见用, 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此日登高望远, 把酒临风, 不禁感慨系之, 写下了这首登 高抒情之作。诗中说“ 江涵秋影雁初飞, 与客携壶上翠徽。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首联写登临时节的 物候与友伴, 此时正是秋高气爽, 征鸿刚刚南去, 江水清激如镜, 秋山、秋树、秋空、秋雁这些意象都在秋水中形成了 影象, 将秋天的景色写得十分强烈鲜明。后一联中的菊花这一意象有隐逸、高洁、脱俗之意, 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 种旷达的情怀。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 但作为傲霜之花, 它一直得到文 人墨客的亲睐, 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 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 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棋《菊花》“ 秋从绕舍似陶家, 追绕筒边日渐斜。不是花 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宋 人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 依前金店照泥沙”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 都借菊花来 寄离诗人的精神品质, 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从诗的表面看, 诗人仿佛很开通, 在多重矛盾阻难中 早己能应付自如, 不牵心神了。其实, 后面却还隐藏着更深沉的东西只是这种深沉的表露, 却是以一种强颜欢笑的方 式, 屈抑的心意渗透在旷达的言行中, 这比一般直写更有动情力 在漫漫的登高路途中, 诗人们将自己的喜悦, 感伤, 忧愁, 苦闷, 以及那不能实现的雄心壮志寄托于一切景象 中, 一草一木, 一虫一鸟, 一山一水⋯ ⋯这些大自然的景观, 在士人的笔下成为了一个个生动的意象。这些意象体现出 的是士人们时不我待的生命紧迫感, 舍我其谁的生命价值感, 和优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走不出既定的历史宿命, 重复着前代诗人的遭遇, 进行着生命的轮回, 无法挣脱出命运的大网, 只能寄情于山水之中, 将自己满腔的悲愤倾吐于 高台之上, 将自己的心神在山谷的回音中得到超脱, 使自己动荡的心归于平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