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过古尔邦节

如题所述

1. 古尔邦节的由来与传说
古尔邦节,又称为宰牲节,其起源可追溯至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当时穆圣迁徙至麦地那的第二年,将这一天定为古尔邦节。相传,此日为易卜拉欣圣人宰子献祭的日子。易卜拉欣以其虔诚的信仰和宽厚的品质,每年宰牲许多牛羊,分舍肉体给穷人,作为对真主的献礼。他的善行备受人们赞誉。
2. 易卜拉欣与伊斯玛仪的故事
易卜拉欣老年得子,对伊斯玛仪疼爱有加。然而,当真主的考验来临时,命令他宰子奉献,他毫不犹豫地遵从真主的命令。伊斯玛仪,一位虔诚而英俊的少年,也毫不犹豫地接受父亲的命令,没有丝毫抗拒。父子俩前往麦加城外的米纳山谷,接受真主的考验。途中,恶魔易卜劣厮多次诱惑伊斯玛仪违抗父命逃走,但伊斯玛仪意志坚定,甚至愤怒地抓起石块投向恶魔,没有违抗真主的命令和父亲的举意。
3. 古尔邦节的教育意义
真主接受了易卜拉欣父子的善举,并感动了天地间的众天使。正当易卜拉欣举刀时,天使吉卜利勒奉真主的命令,牵来一只羊,代替伊斯玛仪做了牺牲。真主说:“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穆罕默德复兴伊斯兰教后,号召大家牢记这个故事,并将这一天定为传统节日,保留至今。
4. 古尔邦节的现实意义
古尔邦节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广泛的劝化作用,而且在启迪穆斯林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树立信念和巩固信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易卜拉欣的宰子行为激励人们对真主的忠诚,伊斯玛仪对父亲的孝顺激励人们经受住魔鬼的诱惑,不要怀疑双亲,不要背叛父母。此外,通过驱赶心中的恶魔,人们能够产生正义感和使命感,在生活中互帮互助、扶贫济困、团结友爱,增强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与邪恶作斗争。
5. 宰牲仪式与伊斯兰精神
古尔邦节的宰牲仪式并非简单的宗教仪式,其意义非常深远。通过这些古老而传统的仪式,人们能够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团结友爱,相互支持,这也是一项善功。宰牲后的肉品,除了自用外,应分舍给周围及偏远山区的穷人,通过这种方式向真主表示忠诚,体现了伊斯兰敬主爱人精神的具体表现。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必须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只有紧密团结才能兴旺发达。因此,在欢庆古尔邦节时,我们应体会节日的现实意义,在树立坚定信仰的前提下,加强民族团结,使我们的国家社会和顺,经济繁荣,让全世界各地人民平安、吉祥、幸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