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如题所述

0-1岁:婴儿时期,被称为赤子或襁褓赤子,意指刚出生的婴儿,或被包裹在小儿被中的幼小生命。
2-3岁:孩提时期,指刚刚懂得发笑的幼儿,有时亦写作“孩提包”或“提孩”。
3-8岁:垂髫之年,形容初识笑颜的儿童。此外,女孩7岁称为髫年,男孩8岁则称为龀年。
8-14岁:总角之岁,指童年时期,儿童将头发分为左右两部分,在头顶各扎一个髻,形似羊角,故有此称。此期亦被称作“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儿童,黄口原指雏鸟之嘴,后用以形容10岁以下的儿童。
10岁:幼学之年,或称外傅之年,标志着儿童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12岁:金钗之年,用以指代女孩12岁的年纪。
13岁:豆蔻年华,源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以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13岁的少女。
13岁:舞勺之年,古代13岁的男孩开始学习文舞。
15岁:及笄之年,女子15岁行及笄礼,表示成年。
15-20岁:舞象之年,原是古时的武舞名称,亦指成童之岁。
16岁:二八年华、碧玉年纪、破瓜之年,旧时文人以“瓜”字拆分为“二八”,用以纪年,指代16岁。
20岁:加冠之龄、弱冠之年,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30岁:而立之年、始室之时、克壮之年,源自孔子言论,“立”指立身、立志。
40岁:不惑之年,意指40岁的人已经洞察世事,不再迷惑。
50岁:艾岁、知天命之年、半百之年纪,艾字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岁、耆艾之年,意指60岁的老年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