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前会有什么预兆吗?

如题所述

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活动规律,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会出现异常现象。一次地震,特别是一次比较大的地震也会是引起这些异常现象的原因之一。地震引起的异常现象很多,如井水发浑、冒泡、翻花、变色、变味、陡涨陡落、水温增高等;泉水突然枯竭或超常油出;天气突然骤冷骤热;天空中出现特别的光亮;地下发生奇怪的响声以及人体能够感觉到的小地震增多;一些动物突然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性,狂叫乱跳、乱飞,精神不振,不思饮食;一些植物出现提前开花结果或重新开花、重结果的不适时令现象等等。这些人们在震前能直接接触和观察的异常现象就叫地震宏观异常。

当然,引起宏观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必须进行认真的综合分析,把地震异常与非地震的干扰因素加以区别。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的动物异常的因素有天气变化、生理变化、环境变化、敌害侵扰等等。非地震的植物异常的因素有植物生长发育中遭病虫害或气象异变、地表形变等。

那么,地震前的宏观异常有何特征呢?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到当地地质构造的控制,呈条带状,象限状或沿本地构造线方向分布;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因此,宏观异常的及时发现与落实,对地震的短临预报至关重要,历来为国家所重视,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一些动物往往会出现惊恐不安狂奔乱叫,萎靡不振、不思饮食等异常行为。有关动物与地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界中,较大地震前有异常表现的动物约有58种,其中最常见的有狗、牛、马、驴、猪、羊、鸡、鸭、鹅、鸽子、兔、猫、蛇、鱼等。

那么,为什么大震前会有动物行为异常反应呢?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当某一地区一个较大地震临近发生时,其地表和地下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就会发生超常变化,如地声、地温、振动波、电磁波、水中的化学成分等,这些因素的超常变化,就会刺激某些动物,而这些动物的神经感知器官要比人类的某些神经感知器官灵敏的多。因此,当地震活动增强而引起自然界中的诸多物理化学因素发生改变时,某些动物就会出于本能地做出反应。

在我国,震前动物异常,曾对一些较大地震的成功预报起到了重要作用。如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和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

但必须指出的是,并不是凡有动物异常就一定有地震发生。由于能够造成动物出现异常行为反应的因素很多,例如季节变化,气候影响,环境的改变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活动及病理情况等,都可能造成动物的行为异常。所以,动物行为异常反应并不都是由地震引起的。况且动物还有适应性,也不是每次地震前所有的动物都会出现行为异常反应。因此,对动物的异常反应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研究,排除各种与地震无关的种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出现异常的动物种类、数量和范围及集中程度,并结合其它多种观测资料,加以综合判断,切勿草率行事。

_弱.水③.仟 回答时间 2008-05-28 14:10
检举

地震前,在自然界发生的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我们称之为地震前兆,它包括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1)地震活动异常;(2)地震波速度变化;(3)地壳变形;(4)地下水异常变化;(5)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6)地应力变化;(7)地电变化;(8)地磁变化;(9)重力异常;(10)动物异常;(11)地声;(12)地光;(13)地温异常等等。当然,上述这些异常变化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并不一定是由地震引起的。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就与降雨、干旱、人为抽水和灌溉有并。再如动物异常往往与天气变化、饲养条件的改变、生存条件的变化以及动物本身的生理状态变化等等有关。因此,我们必须在首先识别出这些变化原因的基础上,再来考虑是否与地震有关。

  地震前动物的主要异常反应

  大震前,飞禽走兽、家畜家禽、爬行动物、穴居动物和水生动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大震前动物异常表现有情绪烦燥、惊慌不安;或是高飞乱跳、狂奔乱叫;或是萎靡不振、迟迟不进窝等。动物异常观测对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意义。震区群众总结出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动物震前异常反应的主要特点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对动物异常情况进行观察的方法

  动物异常观察点应选在地震活动重点监视区域,选择周围环境安静,干扰和污染比较少的地点。观察点可设在动物园、气象站,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场和养殖场;最好与其它的前兆手段观测点合设或地点相近,便于资料的综合分析。观察动物的选择要注意来源方便与经济;普遍多见又易于观察的动物,如家鼠、泥鳅、鲶鱼、蛇、家鸽、鹦鹉和马、羊、猪、狗、鸡等家禽家畜等。圈养动物可作定点定时观察,并记录动物的行为活动、水温、气压环境变化等。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采取早、午、晚各观察一次或随时观察,并做详细记录。对于野生动物可作定线观察,早、午、晚定时各一次,记录所见到的各种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天气状况。观察结果要做到定时上报汇总,及时作出时——空分布图,进行综合分析。
地震发生前有些动物会有异常表现
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现象
大震前,地下含水层在构造变动中受到强烈挤压,从而破坏了地表附近的含水层的状态,使地下水重新分布,造成有的区域水位上升,有些区域水位下降。水中化学物质成分的改变,使有些地下水出现水味变异颜色改变,出现水面浮“油花”,打旋冒气泡等。地下水位和水化学成份的震前异常,在活动断层及其附近地区地区比较明显,极震区更常集中出现。灾区群众说: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地下水有时也会出现异常
震前的地声
  不少大震震前数小时至数分钟,少数在震前几天,会产生地声从地下传出。有的如飞机的“嗡嗡”声;有的似狂风呼啸;有的象汽车驶过;有的宛如远处闷雷;有的恰似开山放炮,¨¨¨地声的分布很广,高烈度区更为突出。按灾区群众经验说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够判断出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大震声发沉,小震声音发尖;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响的声音长,地震在远方;响的声音短,地震在近旁。”
地震前还会出现地声与地光等现象。地光明亮而恐怖,地震强烈而怪异.

~福~ 回答时间 2008-05-28 14:12
检举

从地震科普网了解。对于地震灾害,目前尚不能准确做出预报,但是长期的观察研究表明,地震前是会出现一些征兆的,如动物出现异常、地下水发生异常等等。这对于预防地震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附:地震现象歌诀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钎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乱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携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