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天职是什么

如题所述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根据学校设施条件和个人职称专业,安排学生入座、发放学习资料、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引导辅导帮助学生学习;

组织听课练习,组织考试、传授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开展主持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记忆认知、动手沟通、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验技术。


扩展资料

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是孰为主体孰为客体的关系。

对此,大致有三种观点。

第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支配地位,学生处在绝对的受支配地位。这种观点是“教师中心论”。

第二,学生为主体,教师完全受制于学生的要求。这种观点是说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在绝对的被支配的位置。这种观点是“学生中心论”。

第三,教师与学生互为主客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8
韩愈说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今的教育理论中,写到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论古今教师的职责都应以育人为第一位,教书为第二位。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上学学的是教书育人,在当了教师之后,我也是照这做的,可我越来越发现,现在的社会,对教师和当今的教育都有偏见,教育体制是个宏观的问题,我只想对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教师职责是什么?
很多媒体都有报道现在素质教育,教师打学生的屡见不喧,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法律《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来保护学生,媒体对学生的曝光使得学校只要是学生和教师发生矛盾或问题,首先处理的是老师,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开除公职。人都有保护自我的意识,在这种情形下,保住自己的饭碗显得特别重要。教师是良心活,只要有心,就有干不完的活,最少的也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备课上课。

我们能做就是好好备课好好上课,人家家长交学费让学生来学校是学知识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教师只要按时上课,该上课的时候去上课,把该讲的知识讲了,就可以了,人家学不学是人家的事,人家上课说话,睡觉、看课外书、捣乱,那是人家愿意,人家学生的权利。当老师的你讲你的课就行了,不要多管闲事。更何况你管的住吗?大多数地区的孩子的“法律意识”一点也不比律师差。你的眼睛还没瞪圆她或他就说你态度恶劣了。明明知道他书包里有武侠小说甚至有匕首你也不敢去把它们拿出来,因为那侵犯了*,按新的教育法规的规定那叫侵犯了人家的“隐私”。做教师的就只能等着出了事之后收拾残局,或者等着被处分或者等着家长埋怨或者等着那些能把一个说成十个的记者大老爷来采访。
为了学生的权利,教师是服务学生的,你为人家服务当然是人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还想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呢,人家当着你的面,出口脏话,骂人,把你当成个隐形人。更别提他们站不好,坐不端正,衣服的奇异,随手扔垃圾了等等一些不良行为。我们当老师的面对这些,能做只是该说的我们说到,该提醒的提醒,他们听不听也是人家的权利,不能强迫不是吗?
当然我也知道我说的有些偏激,也有很多好学生,让做老师的很暖心,我想说对学生说:你们真的以为老师真的没事就想批评你,或给你家长告状,让你挨打挨批,以此获得快感和解气。学生上学就正是长身体,在我完善的过程,就像种树一样,小树歪了,要有个绳子拉拉,让它长直、成才。学生犯错也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不正常呢,老师这时就起到那段绳子的作用。老师无论怎么做,都是为了你们的成长,让你们成才。更何况教育不光是教师的责任,是家长,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1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学生们由于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心理素质正在形成的基础阶段,往往缺乏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是空论。身教是教师天职。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教师良好的心理品格、道德水平、敬业精神等,使学生感到可信、可亲,形成凝聚力;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从教育的过程看,高尚的师德是实现教育根本功能的前提。因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高尚、智能发展的充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给他们提供养分的教师的综合素质。师道不立,其教不成,学生成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往往就是社会的规范、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他们不仅把教师看作是学习的榜样,甚至模仿其言行举止。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然后“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育才能实现其根本的功能。有了对教师道德的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就会增强修养师德的自觉性教书育人是一项极其崇高、极为复杂的人才培养工程。教书育人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一项神圣使命。一句话,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任何一位教师,不管他承认不承认,不管他自觉不自觉,都在做着教书育人的工作。自觉地做,育人的效果会更大、更好、更显著;不自觉地做,育人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就不那么明显。因为,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答疑,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面对的都是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谆谆善诱的作用。这就是说,在教书育人问题上,教师要自觉地、主动地有心为之,并且要日积月累,坚持不懈,一以贯之。当然,他们讲的育人必须是符合时代精神,热爱祖国,健康向上,与时俱进的。教学需要改革,改革出效益。在新技术高度发展的21世纪,人们劳动主要不再完全靠体力,而是以知识和智慧为基础。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和记忆力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所以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化成能力和素质。教师在课堂上要力戒形式主义,从教学结构上、教学方法上加大改革力度,真正做到“精讲精练”。精讲学生必须掌握的或不易理解的知识,抓住重点和难点,把有限的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动脑、动口和动手理解,接受新的知识。精练要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每次练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循序渐进,逐步登高。“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适应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教师要主动学习,应用现代教育设施和教学手段促进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潜心教改,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标准。
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着很强的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给学生予扶危定倾。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要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风趣的谈吐来征服学生的心。用自己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感化学生的行为。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塑造学生的灵魂,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3
教会学生如何生活 做人和学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2-18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希望现在的老师真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