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熔化、汽化过程中分子的运动

如题(详细点) 谢谢

1物态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都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知道什么是物态变化,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掌握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3、知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固、液华、凝华过程会放热。了解物态变化吸放热的应用。
  4、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熔点、沸点、凝固点;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各种物态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能用水的变化解释自然界中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意识。
  6、掌握探究的基本过程,会用图像、图表等方法表示探究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物态变化的各种特点,变化的条件及应用。
  难点:各种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应用。

  【知识讲解】
  一、探究的基本过程
  第一:提出问题。就是要探究什么。
  第二:猜想与假设:实质是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实质就是怎样探究。
  第四: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质就是实验过程。
  第五:分析与论证:就是对现象、数据归纳总结。
  第六:结论与评估:就是得出结论以及对该探究进行反思。
  第七:交流与合作:实质是对探究做出简单的报告。

  二、探究物态变化
  地球上的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体、气态.
可见,水的三种状态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其它物质也像水一样存在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并且三种状态可能相互转化。 

  三、探究熔化和凝固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过程吸热;相反,由液态变化为固态叫凝固,凝固过程放热。固态物质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内部分子排列有一定的规则,非晶体则没有。常见的晶体有:金属、海波、冰、固体酒精、固态氧和氮等,常见的非晶体有:蜂蜡、沥青、松香,玻璃等。
  1、熔点: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有无固定的熔点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参数,晶体的熔点与晶体的纯度及加在晶体上的压强有关。
  2、凝固点:液体在冷却中凝固,它表明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凝固时需放热,但晶体熔液凝固时,温度不变,而且温度要降到凝固点才能开始凝固,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熔化、凝固规律
  物质的熔化、凝固规律
  四、探究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称为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蒸发是在液体的表面,任何温度下都可进行,而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腾过程温度不变。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空气流动得越快,液体蒸发的就越快。要改变蒸发的快慢,我们有三个途径加以控制。
  生活中我们为了较快晾干衣服,应将湿衣服晾在阳光下、通风处并尽可能展开,要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而要减慢蒸发。应采取相反的措施。
   沸腾的现象
  
   做如上图水的沸腾实验可以看到,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且气泡边上升、边变大,到水面处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水沸腾过程中,如果不对它加热,沸腾会停止,继续加热才能看到,由此表明沸腾需吸热,如下图:
  
   根据所画图像;可发现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其他的液体沸腾时温度也呈现出这一特征.我们把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根据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100℃。油沸腾时比水温高,亚麻仁油沸点是287℃,因此用油炸食品时比水煮熟得要快.酒精的沸点比水低,为78.5℃。 【典例分析】
   例1、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
  A、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冰和水的数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解析:晶体的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要不断吸收热量。同时物体间必须存在着温度差,否则吸、放热都不可能完成。因为周围气温、冰、水的温度均为0℃,它们之间没有温度差,故不能继续吸热、放热,也就不可能有熔化或凝固现象发生。故选C。
 
   例2、下列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新鲜大白菜会慢慢干瘪
  (2)冰棒从冰箱中取出时冒“白气”
  (3)雾的形成
  (4)冰雪融化
  (5)浇铸机器零件
  答案:(1)蒸发  (2)液化  (3)液化  (4)熔化  (5)凝固
  解析:在识别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清物质的初末态,有些“隐含”在语句中一定要挖掘出来,像新鲜大白菜,初态富含“水份”,为液态,慢慢变干瘪表明失去水份,变为气态。认清初末态后再对号入座,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自然界中雾、云、露、霜、雪、雨的形成初态都是气态,雾、雨、露末态是液态都属于液化。 例4、冬天穿棉衣可以有效阻止人体热量向外散发,使人感到暖和,而棉衣自身并不发热。据说法国准备生产一种夹克,其衣料纤维中添加了一种微胶囊,这种胶囊所含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温度降低时会结晶,人们穿上它,气温较高时感到凉爽,气温降低时感到温暖。这种服装能够调节温度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在环境温度变化时,胶囊内的材料经历了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两个过程,从而使人体的温度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答案:衣服内胶囊中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熔化吸热,使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在温度降低时凝固放热,使人的温度不致降得太多,从而起到调节人体温度的作用。
  
   例5、我国“神舟”五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
  A、它的硬度大,不易烧坏        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
  解析:返回舱在返回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使返回舱温度升得很高,涂在表面的“烧蚀层”除了隔热外还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保护了返回舱。
   答案:C。
  
  例6、把一支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后放到20℃ 的空气中,温度计的示数将(  )
  A、不变   B、一直下降    C、一直升高   D、先下降然后又升高
  解析:从酒精中取出的温度计液泡上沾有酒精,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温度计液泡及周围空气因放出热量而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示数下降,酒精蒸发完后,温度计液泡及附近空气的温度又会升高,所以温度计示数会升高直至20℃,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是D。

  【巩固练习】
  1、上物理课复习时,老师写下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
  2、冬季,菜农贮菜时,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利用了   。高烧的病人常用冰袋降温,这利用了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7
升华:原来是固态的物体由于温度的快速上升,从而有了很多内能,内能增大使分子运动越来越剧烈,从而导致分子从原来排列整齐的“矩阵”中迅速飞出,直接变为气态。 熔化:熔化的原理和升华差不多,但熔化的气温要求(熔点)比气化要低,因此内能就小一些,分子运动也相对于升华慢一点,分子只能从“矩阵”中脱离,呈流动性。由固态变为液态。 汽化:汽化分为两种:一个是沸腾,另一个是蒸发。汽化需要对物质加热,增大内能,使分子运动更加剧烈,从而由液态的“相对疏松”变为气态的“疏松”。 升华,熔化,汽化都是要对物质进行加热,增大内能。内能是用于分子运动,摆脱分子之间的引力的。 升华和汽化的结果相同,但一个是由固态转气态,一个是由液态转气态。相比之下,升华需要瞬间增加很多的内能。
第2个回答  2013-10-17
上家简直就是小题大作,不知道是那剪来的;<升华>肯定是分子扩散,因为是由固变气,体质是由小到大,<熔化>可能是扩散也可能是聚合<打个比方说水,固态时密度要比液态时小>,<汽化>也是扩散与升华同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17
物质发生升华时是由于物质温度的急剧上升,这样分子的内能将会大大增加,分子的运动速度会迅速的增快,使物质发生升华!物质发生溶化是物质在一定的时间内逐渐吸热升温,使分子的运动的速度发生缓慢的变化,使其增快,从而使物体具有流动性,形成液体!液体发生汽化是液体缓慢吸热升温,使分子间的空隙增大,随之物体的体积增大而质量不变,这就使物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而漂浮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