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萨伊效用价值论及其历史影响

如题所述

劳动价值论使斯密得出在资本主义的人和人关系中存在剥削的结论。萨伊毫不犹豫地指出,斯密认为只有人的劳力才能创造价值,是错误的。他论证道:人们所以承认某东西有价值,是因为它的有用性。没用的东西,谁也不肯给予价值。物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力量就叫做效用。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所以,创造具有任何效用的物品,就等于创造效用。显然,萨伊这里讲的效用就是使用价值。在论证了效用决定价值之后,他认为生产就是创造效用。因此,创造效用的不仅有劳动,还有资本和土地,故资本、土地和劳动一样创造价值,处于同等地位,这里存在的是协同生产,而不是剥削。
  对此,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反驳:
  1.它否定了效用价值论,肯定劳动价值论。因为上述生产创造效用的观点,无限地扩大了生产劳动的范围,把赌徒、资本、自然力的作用都看作是“生产劳动”,这显然是不科学的。马克思提出了著名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即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形式的劳动,它是使用价值的源泉,是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另一方面来看,劳动都是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它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商品的二因素论,即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不过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明确区别了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而且,商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他深入地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从而为揭露剩余价值的秘密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3.萨伊始终没能解决的价值量问题,马克思给出了答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从动态方面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总的趋势是不断减少的,它的变化取决于劳动生产率。
  
  二、不合理的公式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三位母体( 如同“ 圣父”)同质的悖理前提假定。“ 三位一体”公式中三个子体( 如同“ 圣子”):利润(利息)、地租、工资,属于价值范畴,具有价值的同一性,是明白可知的,那么,三个母体(如同“圣父”):资本、土地、劳动被视为也具有质的同一性,也就是必然的假定前提。因为仅仅三个子体同质,而三个母体不同质,亦即不同质的母体生出同质的子体,这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稍加分析,三个母体不同质也是一望而知的。资本不是物,而是人与人的关系,正像金与银一生产出来并不就是货币一样。只有工人失去生产资料,沦为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商品(劳动力)时,此时资本家手中的货币才变成资本。土地是无机的自然界中的物,一个不折不扣的物;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它是人类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超越社会历史形态而存在。一个生产关系,两个物,如何实现质的同一?所以,马克思称这三个母体之间的关系,是“ 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彼此毫无共同之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公证人的手续费、甜菜和音乐之间的关系一样”。
  其次,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的分析,研究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实质,同时也批判了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歪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所谓“三位一体”公式及其理论来源“斯密教条”。这个公式讲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表面上表现为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的形式,即资本创造利润,土地产生地租,劳动取得工资。在这个公式中,利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征的剩余价值形式,被排除在外,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质就被歪曲和掩蔽起来了。
  最后,“三位一体”公式不但抹杀了资本、土地和劳动的社会形体,而且把它们分别表现为利息、地租和工资的源泉,利息、地租和工资则表现为它们的产物和果实。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利息(代替利润)、地租和工资,是价值产品(V+M)分割的三个部分。显然,资本――利息这个公式是不合理的公式形式,不过,总还算是从价值到价值。更荒唐的是土地――地租这个公式,一方面安置一个使用价值(土地),另一方面安置一个价值(地租),作为自然物(土地)怎能生产出作为社会关系的价值(地租)呢?最后,关于劳动――工资(劳动的价格),劳动虽然创造价值,但它本身没有价值,从而也没有价格。而庸俗经济学家却在这个公式上认为劳动支付了全部的“劳动的价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0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存在了200多年,但人们对它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可谓“学派林立,相互混战”。究其原因,是没有把“价值”这个基本概念搞清楚。
哲学的“价值”与经济学的“价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经济学的价值是用货币度量的,货币是价值的尺度。哲学的价值是主观评价,与货币无关。“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把经济学的“价值”与哲学的“价值”混为一谈,违法了思维规则中的同一规则,即概念不同一,判断不同一。所以“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论”既不合乎逻辑,也不符合实际。
实际上,劳动决定产品的产值(产量),不决定产品的价值(价格)。即投入的劳动越多,产品的产值越多;投入的劳动越多,产品的价值不一定越高。产品的价值是由成本决定的,成本是由五种生产要素(劳动、技术、资源、资本、制度)价值组成,这五种生产要素价值共同决定产品的价值,劳动价值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王氏政治经济学》对一些基本概念作了重新定义,在许多关键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创立了“社会产能理论”,为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发现了“价值恒等定律”,即生产要素价值恒等于产品价值,从根本上解决了价格形成和变动的逻辑性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因果分析,揭示了政治经济活动的本质及规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