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诗句意写的400字作文,快点,很急的

也就是把句把古诗的句意扩展到400字

  萧瑟秋风今又是
  文/浪天鹰

  秋风猎猎,我站在铜雀台上,听着他吟诵沧海。
  铜雀满是青苔,沧海泛着泪,洗遍了世间,而那高台上的人呢?那个众说纷坛,扑朔迷离的至情至性之人?
  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那是胸怀大志的曹孟德,他,同各路豪杰一起,誓要讨伐乱贼奸党,还天下一个太平。那是清廉刚正的曹孟德,五色棒重责皇亲权臣,决意打出一副铮铮铁骨,打出一班忠臣死士。他像一切有志之士那样,一腔热血,两行清泪,三寸赤心,四方之志,怀着最普通的愿望仰视苍穹。
  有人说,他是乱世之奸雄。当他看清了所谓的士族门阀,看清了汉朝的腐朽无能,他不再寄希望于他人。他将目光投向自己,投向那一双手。决心已下,过河卒子不回头。朝堂上拱手称臣,而步出朝堂,夜视星空,这一双手,又将掀起多少滔天巨浪?在风起云涌的东汉末年,就是这双手,这遍布沧桑的一双手,翻云覆雨。
  丞相府的灯光下,他披衣提笔,轻轻一挥,拨动宫廷风云。生死战场上,旌旗招展,寒光掠影,黄罗伞盖下,骏马戎装,扬鞭奋起。腹有雄韬诡诈,胸怀千军万马,弹指间,俯瞰江山,颠覆天下。“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然而那刘玄德直至中年方才有处歇脚,若是成败论英雄,玄德何以比肩孟德!
  人前,他是不可一世的丞相,咄咄逼人,不能直视。待褪去了光环,褪去了俗世,他又是谁?小时候不识真人,只听那位帮刘备打仗,替孔明谋划的罗贯中评头论足,单纯的世界里只有绝对的好坏。等到后来才渐渐了解这个叫曹操的人。他不过是一个不肯同自己过不去的人罢了:高兴时大笑,悲伤时大哭;朋友来时欢乐,对手去时叹息。笑得大方,哭得得体;乐之有度,叹之有情。我想,曹操之所以一分为三,饱受世人诟病,或许正是因为他太真了。他有善良温和的一面,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有赤露坦荡的一面,也有阴险诡诈的一面。不似袁术的尖刻薄凉,不是袁绍的优柔寡断,不是董卓的粗野残暴,亦不是刘备的虚情假意。
  不止如此,他方方面面竟然换得如此自然,如此不经意,于是戚戚者心惊,道貌岸然者心虚,惊恐之下指认他是真小人。而那披了张皮的伪君子,倒不如真实的小人了。
  而小说家,戏曲家,纵是知晓孟德何人,也断然写不出,不能写这样的孟德。太真实了,真实的让人不能相信,无论当世后世,面具的盛行让人忘记了,人性,本就是善恶兼具的。所以,当刘备孔明被明灿灿的光华笼罩时,曹操便成了最好的反面教材,有天使,就必然要有魔鬼,有好人,就定要有坏人来做这个陪衬。
  其人无罪,罪在怀璧。
  往事越千年,一段鼓角铮鸣的岁月早已掩埋荒草,秋风吹尽,人间更迭,只是不知,当孟德看到后世对他的评价时,是作何反应?或许同往常一样,又是抚掌大笑吧?笑尽人世间这些戚戚小人,汲汲君子,笑他们活得假,活得累,活得苦,活得悲,活得小气,活得窝囊。担当生前事,何惧身后名?
  千年后,我站在铜雀台上,吟唱沧海。
  ================================================
  课堂作文一篇,感想源自《行路难》。与太白同行,忽发感慨,人世薄凉,事态冷暖,醉中谪仙太白一生怀才不遇,遗恨千年。而仅是初二学生的我,于重理轻文的今世,所走的文学路,又将如何?因此同感,作此文,又作一阕词,两首念奴娇,未曾强调韵律平仄,皆率性而为。

  路难行,花雨醉梦不得醒

  上篇:昨夜良宵惊梦

  路难行,丝路花雨,掩沙去。千年笑人生,原,真人未醒。抛豪情,决恩仇。望峰登天,人却非吾。

  遥遥山巅,望着巍峨的高山,本应豪情万丈,快意恩仇的他,却用一声长叹推开了“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凌云壮志,唯道:行路难!
  是啊。轻歌曼舞,那一袭白衣在姹紫嫣红中显得格格不入。他要走仕途之路,报效国家。来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欲一展宏图,然而,重逾千斤的笔,饱蘸浓墨,一笔下来,却是“云想衣裳花想容”这般的儿女情态!颓然乎其间者,太白醉也。望着珍馐美味,心中,似乎逝去了什么。纷乱杂绪如潮而来,他猛地拔出佩剑,想斩断乱麻。那乱麻却如一江春水,东流不绝,断复合,合又断,纷纷扰扰,大梦无边。
  心,失落了。无边的深渊中,人影交叠,目光交织,他想去面对,想做姜太公,他想做伊尹,他说,“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他如孩童一般,仍怀着一份期待,希望云开日出;他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于是,天门山边,一片孤帆,在冉冉升起的红日边驶来,同梦,他祈愿同命。然而,“乘舟梦日边”,那梦,不过是黄粱一梦一梦空,终是醒来了。
  揉着惺忪的睡眼,他意外的发现自己的影子,像极了一个人。“大夫!三闾大夫!是你!”他失声道。
  四目相对,凄凄一笑,众人皆醉我独醒。太白醒了,但那莺歌燕舞中好梦正酣的君主,醉卧美人膝,一片洁白中,梨园弟子唱响了《玉树后庭花》。
  梨花沾露,无边的娇媚。李白呆立着,朦胧花雨中,他听着知道的,未知的歌声,前世今生无数身影叠合,似是明皇陛下,而那旁边,却并非杨贵妃。似妲己,如褒姒,若西施,笑着,跳着,烽烟中跑着,重新飘渺的身影渐渐清晰,“借问汉宫谁相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不是玉环却又是谁!
  捂着心口,喃喃自问:“是我醉了,还是你们醉了?”纵情狂饮,只希望出现醍醐灌顶之事,却终是醉了。可真有“狂泉”?那故事里,是国人狂了,徒让清醒的君主痛苦。最终同饮狂泉,一起癫狂。而今世,存否?

  下篇:今道归暮却梦

  千斤笔落,落笑,落叹。儿女沾巾事,竟太白。醉否?痴否?宁饮狂泉,天人共欢。奈何!奈何!纵归于天。

  三百里栈道,走去了张良,迎来刘邦。固然路难,然而烈火中,燃尽了焦躁,燃尽了急功近利,燃出了壮志宏图,也燃出了暗度陈仓的希望。歧路古存,所以韩信借着意料之外的“歧路”,最终到达了他的主公要去的终点。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刘邦最终青云直上,成了天子。而他,这凡世的谪仙,望着交错纵横的密林小路,却只看到歧路亡羊。“多歧路,今安在?”诸多歧路中,高祖啊,你当年走过的歧路,今日在否?而这无数道路中,哪一条又是我当走之路?
  望着亲手写的《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醉生梦死的人啊,何时才能重登宝殿纳古贤?
  手中的诗稿随风飘去,未及飘远,便已被安史之乱的战火烧得粉碎。
  乘长风破万里浪!心头一喜,何不效法宗悫,驾长风,踏万顷波涛,纵然站在风口浪尖,虽死意已足!
  于是,知天命之年的他,毅然在永王府豪情立志,甚至愿投笔从戎,鼓角铮鸣中,兵戈战马,一抒铁血赤心!
  等待着,期盼着,然而最终等来的,却是“附逆”的罪名与牢狱之灾。
  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无语问苍天。宗悫曾因乘风破浪的豪言被叔父训斥,误作是醉心功名利禄之徒,而今,他李白,也要遭此谗言误解吗?
  “长风破浪会有时”,然那一日,他是否还能看到?白帝城的赦免,并没有让他觉得高兴,“直挂云帆济沧海”,是“直”,还是“只”?只在浩渺的大海中,乘一叶扁舟,了此残生。
  残阳铺水,粼粼微波。一袭苍白,拂开迷梦,震去落花,消失于茫茫人海……

  赋诗词二首,谨以此咏叹太白人生。

  念奴娇·赋太白春秋将醉(咏上)

  窄路难行,
  梦初平。
  逍遥一任花雨,
  也醉长明。
  行路难,
  早忘却今时路,
  唯念不惑,
  鸿图半掩。
  挥剑决浮云,
  隐是嬴政。
  半生时政未赢。

  愿怀无边大梦,
  与君共歌行。
  鲜有高山,
  断是流水。
  剑出鞘,
  不知所决何人。
  将攀蜀道,
  乘舟梦日边。
  同梦同命,
  黄粱一空。
  垂首交叠人影。

  零八 五月十日十一时三十二

  念奴娇·说诗仙归去拂梦(记下)

  狂泉自狂,
  走沧海,
  休问天涯何方。
  那时癫狂,
  今在否?
  栈道走出张良,
  迎来刘邦。
  古道今存,
  却在青天上。
  吾当从谁?
  寒绸随风弃人。

  天命之年何妨,
  怒涛起狂浪。
  再搏云天,
  誓断魍魉。
  抽刀断,
  竟是自断肝肠。
  冷月山岗,
  家祭告无忘。
  扁舟浮日,
  醉梦花雨,
  莫道如醉如痴。

  零八 五月十日

  醉梦扶钱塘,忆潮涨
  ——改写潘阆之《酒泉子》
  “夕日将颓,万籁俱寂,走兽飞禽皆销匿;皓月当空,炉火沸腾,把酒青梅对苍穹。”月下柴屋中,昏暗灯光下,一位老翁偎在炉火边,手中青梅煮酒尚存余热。轻咂一口,任那温和的液体缓缓而下,暖遍全身。窗外,月华如水,似银般透过窗棂,洒落地面。
  月下月色,酒前酒翁。仰首饮尽杯中酒,却把黄昏醉春秋。把玩着手中的贝壳,老翁心中念起了钱塘大潮。“真真是个威风!有生之年竟见得这般波澜,不枉一世啊!”酒醉人迷中,那人人争望的景象重现脑海……
  “看啊,看啊,看远处!”“是,是,来了,要来了!”人头攒动,伸颈欲观,侧耳细听,只见天边一抹银线跃动,伴着那恍惚如隔世的涛声,似玉人一般。沉迷中,却见那线竟渐渐变粗,不似那粗莽武夫,亦不是那娇巧丽人,偏好似那沙场之将,率千军万马奔向这边,当头一少年将军,白衣银甲,纵马狂奔,直激起万丈巨浪,身后披风在那鲸波万仞中如入无人之境,好似他也是征战好手般。
  向下看去,不禁心生讶然,你道怎地?原本那苍茫茫大海,此刻倒如空器皿一般!猛地,只听鼓点急促,如铁蹄撼地;声震九霄,似万人怒吼。再看那白衣银甲,此刻却染上点点鲜红。奔腾中,红光流动,翩若惊凤,睁眼细看,原是百十个吴地健儿嬉戏于风头浪顶。筋斗空翻,若惊鸿,似游龙;红旗扫浪,冲豪气,撼九天。岸上众人,个个心惊手攥汗;浪中健儿,人人悠然水中现。
  忽而黄烟四起,百余身影悄然隐入,久不闻声。只教观潮诸人,心急如猴,抓耳挠腮,恨不得肋生双翼,振翅而去。拨开层层迷雾看个究竟。却又偏偏惮那如狼似虎的狂涛,因而,任是跳脚蹦高,喊破喉咙,或是心下着急揪打甚麽物件,却硬生生不敢越雷池一步。
  急躁间,猛听得水爆轰震,声如崩山。众人顾不得双耳几欲震碎,只将个头伸得百尺,看其究竟。嗬!好家伙,那浪头方才被这水爆震得急了,如今化身万千水滴,直往把旗健儿身上打去,如狂风,如暴雨,急骤而来,成泰山压顶之势,将百来身影几欲吞没。
  众人一阵惊呼,胆小者忙缩头,速闭眼,惧那情形;胆大者稍稍收敛,却仍是圆睁双目,要知后事如何。
  只见那健儿不慌不忙,手擎大旗,纵身一跃,竟迎头而上!眼看要撞上那银山水墙,却又忽地转身,瞅个空隙纷纷跃出,只叫那万丈高山狂跌入海,再次发出怒吼。而吴儿手中红旗,竟是略不沾湿。
  众人正待舒一口气,却见那矫健身影重又腾起于半空,成围合之势,各自将手中大旗掼向滔天巨浪!
  惊呼中,翁突地脚下一空,遂跌下去!
  “啊!”南柯梦醒,却是在柴屋之中。月色依然,炉火仍旧,火上青梅酒正自沸腾。再看手中酒杯,那酒早已不知洒落何时何处。
  醉酒人轻拍压惊。想此一梦,不禁抚琴笑曰:
  “醉梦扶钱塘,忆潮涨。想心潮澎湃,听荡气回肠。鼓声中,狂涛吞红旗;腾挪间,健儿甩巨浪。沧海化一粟,尽奔向,红旗旗头;豪情涌万丈,笑面对,风头浪顶。万顷深海欲蔽天,千面红旗意遮阳。奈何一脚扑空,竟是,梦一场!”
  (开头与结尾词写于08.01.07 7:15\ 本文写于08.02.12 11:10 )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lxylangtianying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8
秋思改写成故事:

故事(1):中秋佳节的夜晚,深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月亮格外美丽,它像一块巨大的白玉盘悬挂在天中,皎洁的月光给大地铺上了银装。星星稀稀疏疏、七零八落地只在天边闪闪烁烁。我漫步在洛阳城,只见秋风乍起,高高的白杨树在风中哗哗作响,几片黄叶极不情愿地离开大树,在风中飘摇了几番,落在了地上。此时此景,不禁蓦生思乡之情,便直奔寓所。
孤孤单单地坐在椅子上,非常烦恼,像蜘蛛肚里抽出的粘腻的丝,一圈圈地在我心上缠绕着,叫我心慌。就在这时,我突然想到:我何不写封家书,表达我思乡念亲的心情。便立刻点上蜡烛,铺纸研墨。可正当我提笔准备写下去的时候,我的头脑里出现了数不清的话语,不知道从何说起。心想:我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要多写一些内容。然后,我拿起笔,在那红彤彤的烛光下认真地写着这封信,把自己想到的事,想说的话语,想表达的感情全都写出来……
忽闻公鸡打鸣,却还没有写完这封信,因为我要写的事实在是太多,我写好了这件事,又想起了那件事,好像永远都写不完似的。直到旭日东升,我才吹熄烛光,搁笔伸腰。尽管弄得我疲惫不堪,但我觉得值,因为我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了家乡的亲人。
我匆匆来到驿站,找到一位回乡的朋友,托他把信带给我的亲人。当他要走的时候,我担心自己在忽忙中没把想说的话说完,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看了看,才又封好交给朋友,与他抱拳相别。
此时,天空分外晴朗,白云绽露了笑容。高高的白杨树在晨风哗哗地鼓掌,几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故事(2):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秋姑娘就降临人间,树叶枯黄,都纷纷落了下来。冷风阵阵,让人们感到无比凄凉、悲哀,张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怀念故乡,怀念那些乡亲父老、亲朋好友。
张籍想探望家人,想留在故乡,可是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通过写家信祝福亲人:祝父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可惜对乡亲家人说的事情太多太多,万一这次是他与亲戚最后一次联系?如果这次的信没有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那怎么办?此时此刻,张籍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矛盾。
每当捎信的人刚要启程的时刻,他还要将信封拆开,唯恐写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也担心会不会少写。有时候甚至不能发现错误他也迟迟不肯将信送走。虽然每次这样时,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会显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张籍诗人顷刻的心情。
张籍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用锐利的目光扫视这封信,从而引出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句描写矛盾、复杂心理的诗句。
故事(3):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中秋节都即将来临,树叶枯黄,都纷纷落了下来。洛阳城内,冷风阵阵,让人们感到这世间无比凄凉,张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怀念故土,怀念那些乡亲父老……
张籍想想亲自登门拜访亲朋好友们,顺便回到故乡去探望父母。可惜因为遇见一位正要回需要当官,没有办法。沮丧之季,恰巧遇见一位正要回到家乡的同乡,决心写一封家信委托同乡务必要把信转送到父母手中,以表孝心。信中有着甜蜜祝福语:祝父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只怪对乡亲家人说的事情太多太多,万一这次是他与亲戚最后一次联系?如果这次的信没有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那怎么办?此时此刻,张籍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矛盾。
每当捎信的人刚要启程的时刻,他还要将信封拆开,唯恐写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也担心会不会少写。有时候甚至不能发现错误他也迟迟不肯将信送走。虽然每次这样时,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会显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张籍诗人顷刻的心情。
张籍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用锐利的目光扫视这封信,他那紧锁的眉头正好照应了他没有思绪的心情,此时他是多么想回乡啊!
张籍望着蓝天多么想高歌呐喊,倾诉着自己的心愿……
第2个回答  2011-01-08
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