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胶片档案库房建筑标准?

最好是能分地域环境说一下,那就感激不尽啦
谢谢各位老师啦

  四、胶片室防火制度。胶片有硝酸纤维胶片和醋酸纤维胶片,二者都属于易燃物质,其中以硝酸纤维胶片最易变质发霉分解自燃,火灾危险性较大。其主要防火措施是:
  1、胶片室应独立设置,室内要阴凉、通风,室温应为0~10摄氏度,最高不得超过30摄氏度,在超过30摄氏度的夏季要采取降温措施。
  2、胶片室宜专室专用,室内不得存放其他易燃物品。
  3、硝酸纤维胶片易霉变分解自燃,需单独存放,经常监视霉变情况。不应与醋酸纤维混放一起。
  4、胶片存放,宜用纸袋装存,防止摩擦产生静电。存放时宜竖放,不宜重叠平放。
  5、胶片室应对电、火源加以控制,不得安装动力设施。对照明线路的开关、灯具等也应远离胶片存放点。下班后应切断电源。
  6、严禁在胶片室吸烟或带进其他火种。
  档案馆建筑设计要点
  1�一般规定
  (1)档案馆的建筑设计应根据不同等级、不同规模和职能配置各类用房,可由档案库、查阅档案、档案业务和技术、办公和辅助等用房组成。
  (2)档案馆的建筑布局应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布置各类用房位置,力求达到功能合理,流程便捷,解决内外相互间的联系与分隔,避免交叉。各部分之间档案传送不应通过露天通道。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应集中或分区集中布置。
  (3)档案馆建筑设计应使各类档案及资料保管安全、调阅方便;查阅环境应安静;工作人员应有必要的工作条件。馆区建筑主要用房应具有良好的朝向。
  (4)查阅档案、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设计为四层及四层以上时,应设电梯。超过两层的档案库应设垂直运输设备。
  (5)档案库设于地下时,必须采取防潮、防水措施;必须设置机械通风或空调设备。
  2�档案库
  (1)档案库应集中布置,自成一区。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用房,其他用房之间的交通也不得穿越库区。
  (2)库区的平面布局应简单紧凑。
  (3)库区或库房入口处应设缓冲间,其面积不应小于6m2;当设专用封闭外廊时,可不再设缓冲间。
  (4)库区内比库区外楼地面应高出20mm。当采用水消防时,应设置排水口。
  (5)每个档案库应设两个独立的出入口,且不宜采用串通或套间布置方式。
  (6)档案库净高不应低于2.40m。当有梁和通风管道时,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20m。
  (7)档案库应减少外墙面积,围护结构应根据其使用的要求及室内温湿度、当地室外气象计算参数和有无采暖、通风、空调设备等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其构造,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需要设置采暖设备时,围护结构的总热阻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计算所得的最小总热阻再增加20%~30%进行设计;
  b.当需要设置空气调节设备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的规定;
  c.当不设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时,房屋的外墙和屋顶的总热阻分别不得小于0.66(m2•K)/W和0.90(m2•K)/W。
  (8)库房屋顶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平屋顶上采用架空层时,应做好基层保温隔热层;架空层高度不应小于0.30m;并应通风流畅;
  b.炎热多雨地区,采用坡屋顶时,屋顶内应通风流畅;其下层屋顶板,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做好防漏水处理。
  (9)档案库门应为保温门;窗应为双层窗,开启扇应有密闭措施;当采用高窗时,墙的下部应增设通风口,通风口应设金属网,并应有密闭的可开启保温门。
  (10)档案库每开间的窗洞面积与外墙面积比不应大于1:10,档案库不得采用跨层或跨间的通长窗。
  (11)库房内档案装具布置应成行地垂直于有窗的墙面,外墙采光窗宜与档案装具间的通道相对应,当无窗时应与管道通风孔开口方向相对应。
  (12)装具排列的各部分尺寸:主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两行装具间净宽不应小于0.80m,装具端部与墙的间隔不应小于0.60m。 (13)各类装具的档案存储定额的计算指标,应按平均每卷厚度为15mm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五节档案柜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70m或180卷;
  b.双面档案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30m或220卷;
  c.密集架每平方米(使用面积)不得小于7.20m或480卷。
  (14)档案库楼面均布活荷载应为5kN/m2。采用密集架时,不应小于12kN/m2,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15)供垂直运输档案、资料的电梯,其位置应临近档案库,但应在防火门外;当设置垂直传送设施时,竖井应封闭,其围护结构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非燃烧体,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16)当档案库与其他用房同层布置且楼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通。
  (17)母片库不应设外窗;当设外窗时,应有良好的遮光设施。
  (18)珍贵档案存储应专设珍藏库。
  3�查阅档案用房
  (1)查阅档案用房可由接待室、查阅登记室、目录室、普通阅览室、专用阅览室、缩微阅览室、声像室、展览厅、复印室和休息室等组成。规模较小的档案馆根据使用要求可合并设置。
  (2)阅览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天然采光的窗地面积比不应小于1∶5;应避免阳光直射和眩光;
  b.窗宜设遮阳设施;
  c.单面采光的阅览室进深与窗墙高度比不应大于2∶1双面采光不应大于4∶1;
  d.室内应有自然通风;
  e.每个阅览座位使用面积:普通阅览室每座不应小于�3.5m2;�专用阅览室不应小于4.0m2座。若采用单间时,房间面积不应小于12.0m2;
  f.室内应设置自动防盗监控系统。
  (3)缩微阅览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朝向以北向为宜,避免朝西;
  b.不宜设在地下室;
  c.宜采用间接照明,阅览桌上应设局部照明;
  d.室内应设空调或机械通风设备。
  4�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
  (1) 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可由缩微用房、翻拍洗印用房、计算机房、静电复印室、翻版胶印室、理化试验室、声像档案技术处理室、中心控制室、裱糊室、装订室、接收室、除尘室、熏蒸室、去酸室以及整理编目室、编研室、出版发行室等组成。应根据档案馆的等级、规模和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上述用房。
  (2) 缩微用房可包括资料编排室、缩微摄影室(分大型机室和小型机室)、冲洗处理室、配药和化验室、质量检测室、校对编目室、拷贝复印室、放大还原室、缩微胶片库和备品库等。非缩微复制中心,可缩小规模,结合需要组织配套用房。
  (3) 缩微用房宜设于首层,应自成一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缩微摄影室应远离振源,防空气污染。各设备之间严禁灯光干扰。室内地面应坚实平整,便于清洗,墙面不宜采用白色或强反射面。
  b.拷贝复印室应环境清洁。地面应防止产生静电。门窗应密闭,防紫外光照射;应有强制排风和空气净化设施;
  c.冲洗处理室应严密遮光;室内墙裙、地面和管道应采取防护措施;应有上下水,并应有满足冲洗工艺要求的水质、水压和水量设施设备;室外应设污水处理池。
  (4) 翻拍洗印用房应包括翻拍室、冲洗室、印相放大室、水洗烘干室。其中翻拍室和冲洗室可与缩微用房的缩微摄影室和冲洗处理室合用。
  (5) 静电复印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静电复印室不应设于缩微用房和计算机房区域内。规模较大的档案馆除集中设置专供内部使用的复印室外,还宜另设对外服务的复印室,其位置宜临近查阅档案用房设置;
  b.每台复印机的使用面积应按8m2计算;
  c.应设独立的机械排风装置。
  (6) 中心控制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宜设在首层主要入口附近;
  b.室内应设空调或局部空调;
  c.与其他用房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h,楼板不应低于1.5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7) 熏蒸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使用面积宜为10m2;
  b.应采用单独的密闭门;
  c.应设有单独的直达屋面外的排气管道。根据使用药品本身的比重,排气管道室内开口应设在中部或顶部,废气排放应符合环境保护有关标准;
  d.室内顶棚,墙面及楼、地面材料应易于清洁。为便于冲洗,宜设专用的熏蒸设备。
  (8) 裱糊室内应设加热电源、上下水设施,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每个工作人员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
  (9) 装订室内应设计摆放裁纸刀、压力机及装订机的位置。每个工作人员使用面积不应小于8m2。
  (10) 整理编目室、编研室、出版发行室,每个工作人员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m2,室内宜设固定壁柜。
  5. 办公和辅助用房�
  (1) 办公和辅助用房宜由公共服务用房、办公室、会议室、文印打字室、值班室、电话机房、空调机房、变电配电室、贮藏室及厕所等组成。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档案馆可根据需要设置上述用房。
  (2) 办公室宜设置存放工具书的位置或固定壁柜

参考资料:资料档案管理技术标准规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