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升高会怎么样 糖尿病 糖尿病血糖升高

糖尿病血糖升高 >>>颈椎病常识 颈椎病,的预后 所患疾病:糖尿病 所就诊医院科室:西南医院 内分泌专科检查及化验:2012年9月5日查糖化血红蛋白:12.5,空腹静脉血糖:16.5,餐后2小时血糖:36治疗情况: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片(品牌:泰白,一次一片,2片/日)和瑞格列奈片(品版:孚来迪,一次一片,3片/日病史:患者男,56岁,查出糖尿病4年,在2011年前血糖一直都控制在6左右(空腹),从2012年1月份开始,血糖就一直上升,空腹测试一般都在12左右,从2012年9月5日开始服用《服用盐酸>>>乳腺增生常识 错误呵-护引发乳腺病二甲双胍缓片(品牌:泰白,一次一片,2片/日)和瑞格列奈片(品版:孚来迪,一次一片,3片/日》,即在2013年1月30号测试空腹血糖只有8左右了,但药量没有变的情况下,同时饮食与以前也是一样,楞现在2月25日测试,血糖又上升到12左右了想得到怎样的帮助:依的经验,我的降糖药是否需要更换?或者是否再增加用量?

糖尿病分类与血糖监测 根据世界糖尿病联盟2007年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3980万,预计到2025年将会达到5930万,其中90%~95%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和视网膜等微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主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科谢丹红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分为4种临床类型:(1) 1型糖尿病(由β细胞功能破坏所致,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2) 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发生进行性胰岛素分泌缺陷)。(3)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由其他原因引起,如遗传性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因素诱导等)。(4)妊娠糖尿病(GDM)(在妊娠期间诊断的糖尿病)关于血糖监测的几个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在治疗方面很大程度上需要病人参与。除了饮食控制、按时吃药以外,血糖、尿糖监测也很重要。医生在调整治疗方案、指导用药和监测病情过程中都需要了解血糖的变化。血糖监测是预防低血糖、保证胰岛素治疗达标的重要手段,没有血糖监测,就无法实施糖尿病的强化治疗。因此,要改善我国糖尿病控制率,加强糖尿病教育,提高对血糖监测的认识是我们亟待进行的工作。血糖监测的时间安排:全天血糖谱,(7段法)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时间具体如下 ◆ 三餐前 + 三餐后2小时 + 睡前1.空腹血糖: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一般不超过早上7时)。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是餐前血糖,不能称为空腹血糖。2.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3.餐后2小时血糖:指早、中、晚餐从吃第一口饭时计时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4.随机血糖:一天中其他任何时间测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 不同时点血糖监测的意义检测空腹及餐前血糖,有利于发现低血糖;检测三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好地反映进食及降糖药是否合适;检测晚上睡觉前血糖,有助于指导加餐,防治夜间低血糖,保证睡眠安全;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有助于发现有没有夜间低血糖,明确空腹高血糖的真正原因。控制目标达标就是指尽可能将代谢控制在正常水平(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体重)以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查看原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好的血糖监测-让你成为自己的糖尿病医生 王阿姨,今58岁,患有2型糖尿病10年,去年开始注射胰岛素,一天两次,住院期间血糖控制很好,回到家后自己买了一个血糖仪,每天监测空腹血糖和中餐后血糖2小时,可是就是控制不好血糖,不是低血糖就是高血糖,因此来门诊问我“我每天监测血糖,而且根据血糖调整我的胰岛素用量,可是就是调不好,血糖或高或低,这是为什么?”我详细查看了她的血糖记录,并询问了她的胰岛素调整过程,我明白了她错在哪里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魏丽 原来她是看到空腹血糖高,就加早餐前胰岛素的注射用量,看到中餐后血糖高就加晚餐前胰岛素的量,结果夜间常常感到饥饿或者发生低血糖反应,进食后第二天空腹又是高血糖。如果她懂得监测血糖的意义和怎样去监测血糖就不会发生上述情况了。一个好的血糖监测能够帮助医生及患者自己更好的控制血糖,也可以让自己成为自己的糖尿病医生。1. 检测你的血糖仪是否准确--与生化检测比对在抽血检测空腹血糖的同时,用你自己的血糖仪同时检测血糖,差别不应超过20%,如果超过20%应寻找原因。试纸是否过期,试纸代码是否与血糖仪代码一致,操作方法是否正确,你是否存在贫血,水肿,脱水等情况。2. 检测的频率与时间—根据病情(1)血糖控制良好、平稳且环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周监测一次空腹一次早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 4~ 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2)运动前和运动后要监测血糖,防止运动后的低血糖,如果血糖 查看原帖>>
第2个回答  2014-04-28
控制糖尿病血糖的“点”、“线”、“面” 控制糖尿病血糖的“点”、“线”、“面”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内分泌代谢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形成持续性的高血糖,导致一些组织器官代谢异常,继而引起它们的功能障碍及形态改变,最容易受到危害的是视网膜、肾脏、血管及神经系统等。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或即使仅有轻度糖代谢异常而尚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时,已开始对动脉硬化的形成起作用。基于糖尿病的糖、脂防、蛋白质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纤溶系统及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激素调节失常等,是糖尿病并发症演变的病理基础。可见糖尿病控制好血糖非常重要。 控制血糖的点:糖尿病患者习惯于测量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这种测量血糖的方法能代表一个时间点,对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控制血糖的线:测量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不能全面反映血糖的变化,因为血糖不稳定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是导致心、脑、肾以及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等组织或者脏器的损害的共同土壤,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共同土壤。所以,控制血糖不但要注意到时间点的血糖变化,更要重视血糖波动的动态变化。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所以观察血糖在一天内的波动变化非常重要。在临床上一般以测量血糖谱来观测血糖的动态变化,从而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起到全面控制血糖的作用。 控制血糖的面:要使血糖长期达标,就必须观察血糖在一段时间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方案是否合理有效。在临床上一般以测量糖基化血红蛋白为判断依据。糖基化血红蛋白反应长期的血糖平均控制情况,可以全面反映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控制情况,也能间接反映氧化应激对实质脏器的损害情况,所以说糖尿病患者观察与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能使患者全面控制血糖,长期达标,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减少或者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所以非常有意义。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