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黑色蜜蜂有毒吗?

如题所述

有毒,但是毒性不大。

喜群居,常见数群或十余群聚居于同一悬岩陡壁上的岩隙或突出的岩石上,离地面30—40m。巢脾单一垂直方向,长约0.3—1.5m,宽约5~12cm,上部为贮蜜区,下部为繁殖区。野性较大蜜蜂凶猛,有主动攻击的能力。

采访植物以杜鹃科植物为主,还有忍冬科、蔷薇科、菊科、豆科、唇形科及大戟科的一些种类。

工蜂体长17-20mm;腹部全为黑褐色。体细长;头长宽相等;唇基及额均稍隆起,其上的刻点粗细不均匀;颜面及颅顶刻点极细密;颚眼距长,为触角柄节长的3/4;腹部第3—5节背板刻点粗大不均,第6节背板刻点极细密,腹部全为黑褐色;翅浅褐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31

有毒,但是毒性不大。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1871)是蜜蜂属中体黑且大的一种,由于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岩栖,故俗名又称为喜马蜜蜂、雪山蜜蜂及岩蜂等。

扩展资料

蜂毒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神经痛,高血压,荨麻疹,哮喘。

使用注意

结核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肾脏病、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病及对蜂毒过敏者均禁用。儿童及老年患者慎用。

形态特征

工蜂体长17-20mm;腹部全为黑褐色。体细长;头长宽相等;唇基及额均稍隆起,其上的刻点粗细不均匀;颜面及颅顶刻点极细密;颚眼距长,为触角柄节长的3/4。

腹部第3—5节背板刻点粗大不均,第6节背板刻点极细密,腹部全为黑褐色;翅浅褐色。触角窝间被1撮白毛;颊、颅顶密被褐黄色毛。

中胸背板、胸侧、腹部第1节背板端缘及第2节背板基缘毛密且短,深褐色;足被褐黄色毛,中足基跗节腹面毛最密;腹部黑褐色;第1—5节背板基部被极密的白色毛带,第6节背板被黑色毛。

雄蜂体长16—17mm;复眼大,顶端相接,褐色;触角鞭节黑色;胸部及腹部均黑色,无红褐色斑纹;足黑色;后基跗节内侧黄褐色;后足胫节长度与基跗节长度的比为5:3。

体毛黄褐色;复眼密被短黄毛;唇基及单眼周围均被黑毛;颊、前足腿节外侧、胸侧及腹面、腹部第1节背板、腹部腹板均被黄褐色长毛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黑大蜜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蜂毒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有毒,但是毒性不大。比一般小蜜蜂毒性要小。
黑色的蜜蜂是雄峰,是蜂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负责与蜂王交配,协助驻守巢穴和采蜜,因为没有刺,也没什么毒,很多家鸡很喜欢在蜂箱口啄雄峰,也有小孩子偷捉来玩。

希望帮助到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4-11

有毒,但是毒性不大,如果被蛰了可以取些食用碱弄湿了敷于被蛰处就行,这种方法简单却很管用

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1871)是蜜蜂属中体黑且大的一种,而且是最大的一种。

主产区在喜马拉雅周围的雪山下,岩栖,故俗名又称为喜马蜜蜂、雪山蜜蜂及岩蜂等。

分布: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地区和怒江、澜沧江流域,包括中国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尼泊尔、不丹、印度东北部等地。
工蜂体长17~18mm,体黑色;腹部第2~5节背板基部各有一条明显的银白色绒毛带;胸部、小盾片及第一腹节披黄褐色毛。前翅烟褐色.常栖息在海拔1,000~3,500m的悬崖下,具有随季节迁徙的习性,冬天迁至低海拔温暖地带,夏天迁至高山凉爽地带。单一巢脾附于悬岩下,离地十数米以上,敌害难以接近。常数群乃至十数群以上相邻结巢构成群落。这样,声势浩大,敌害不敢靠近。巢脾长0.8~1.5m,宽0.5~0.95m。新脾纯白,旧脾黄褐发亮,基部为蜜粉区,厚可达100mm,中、下部为繁殖区,厚为35mm。 纯蜜区偏于基部上头,呈倒三角形。匡邦郁、和绍禹、李绍文报道,云南怒江峡谷傈傈族岩蜂村的山岩间有由20群黑大蜜蜂组成的群落;澜沧县竹塘区茨竹河乡拉祜族李扎米老汉几十年来拥有一处蜂岩,岩为石灰质,海拔2,000m,常年有20余群黑大蜜蜂营巢其间,都极为壮观。

日本坂上昭一博士认为,黑大蜜蜂在高山地区显示出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大约海拔4100m处的花朵上可采集到,这样的高度只有熊蜂才常被发现。它们大概不可能在极高海拔的地方营巢,但可以在营巢地点上下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采集。黑大蜜蜂能在不适合其他蜜蜂飞行的气温下飞行。

每年秋末冬初,每群可猎取蜂蜜20~40kg及一批蜂蜡,是一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野生蜜蜂资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8-26
蜜蜂都是有毒的,它的刺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