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由来,如重庆

如题所述

重庆:“重庆”的由来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 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

“巴”之称谓
巴人的祖先起源于湖南北部洞庭湖一带,以后迁往江汉平原,再西移至重庆地区和大巴山与汉水之间,从古即有“巴人半楚”之说,从出土墓葬看,巴人以巨蛇、白虎为图腾崇拜。

“巴”之称谓,民间相传是由地貌形势而生。据《巴县志》载:“巴之得名以阆白二水曲折如巴字”。最初的“巴”既是地名,又是族名。

重庆称为“渝”的由来
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

周慎靓王(前316年),秦来巴国,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侯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

重庆简介

重庆市区以山城都市风貌、革命纪念地、抗战文化史迹、城市园林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风光为特色,是集观光、游乐、会议、展览、度假、购物、美食等为一体的旅游中心。重庆因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6℃,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盛夏最高气温可达38℃至39℃。冬春多浓雾,年平均雾日100--150天,有“雾都”之称,顿时山色尽消,江岸不分。整个山城进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神秘境界。又被称为“山城”、“火炉”、和“雾都”。

重庆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重庆古称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抗战时期,重庆曾为国民政府陪都。建国初期,重庆是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撤销原重庆市,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和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

重庆目前是我国面积最大、行政辖区最广、人口最多的中央直辖市。全市幅原面积8.2万平方公里,辖原重庆市和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的43个区市县。1996年末全市总人口3022.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45.67万人,占总人口的80.91%,非农业人口577.1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7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5.72%,主要聚居在重庆市的东南地区。

重庆终年和风轻拂,林木葱翠,山水竣秀。市区高阜园林,别具风格。枇杷山公园耸峙居中,是了望全市,欣赏重庆夜景的最佳处。被誉为“山城花冠”的南山公园,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争芳斗艳,四季飘香;其中黄山,别墅幢幢,多是“陪都”遗址。市郊南温泉公园、北温泉公园,温汤宜人(38°),岩壑幽深,景色迷人;四面山自然风景区,配置成趣,尽人揣猜,移步异景,游人恍若置身于艺术画廊之中。驱车大足,唐末两宋以来的五万多躯摩岩石刻雕像,足饱眼福。

陪都遗迹:重庆,由于它在我国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抗日战争以后,这里成为战时中国的陪都。现有辛亥革命先烈纪念碑,邹容和邹容烈士纪念碑,第一张《重庆日报》、张培爵烈士和他的纪念碑,杨公和“三.三一”惨案殉难烈士纪念碑与大型浮雕,张自忠将军墓,冯玉祥及其故居,马寅初和寅初亭。卢作孚和民生公司、陶行知和育才学校,《新华日报》旧址、宋庆龄旧居、郭沫若旧居、老舍旧居、林园、黄山蒋介石官邸、孙科旧居—圆庐、宋子文公馆、孔祥熙官邸、“二陈”南山别墅等等。

由重庆乘船顺流东下,可饱览川江的小山城长寿,巴国古都涪陵,传说中的阴曹地府丰都;登上拔江耸翠的叠楼石宝寨,立祠江边的云阳张桓侯廊等风物文绩,再经蜀后先主刘备托孤的白帝城,进入夔门,就可以尽情地欣赏“长江小三峡”和 “长江三峡”的风光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