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如题所述

一直以来,有个感觉就是,文学乃至文学研究被哲学同化或被哲学完全颠覆了。

我们目前广泛而大量阅读的西方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似乎更多是谈论哲学问题或从哲学的角度入手。我们所熟知的文学理论大家莫不是哲学家,例如Derrida, Baudrillard, Lyotard, Eagleton, Jameson, Foucault, Lacan等等。

而国人现在感兴趣的也是理论,至少更多时关注理论。关注理论当然无可厚非,只是我想提醒自己的是,国外的理论家,在其领域曾作出或正作出突出贡献的,莫不是先从具体文本入手,也就是说,那些理论家不但在其领域建构了其学科体系,而且这种体系是建构在具体的文本分析之上的。例如Heidegger, Gadamer, Derrida, Hillis Miller等等莫不如此。Heidegger的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立在对希腊古典作品以及荷尔德林的作品的具体解读和分析之上的。其实,这个规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前面提到的是外国理论家。在中国,像钱钟书,陈寅恪,陈嘉映,刘小枫,孙周兴,赵一凡等等也是如此。

所以,我就想,我们的学习与所谓的研究是不是也能从这个角度入手呢?当然,这样做很难,但是,如果真正想不虚度时光可能还非如此不可。

理论而外,我觉得也要多培养自己的直觉感悟,我认为从事文学或文学理论工作的人,没有较敏锐的直觉领悟是不行的。上次听博士生答辩,王晓路老师的一个学生研究了Lessing的作品中的城市空间的建构(?)。我的感觉是,理论的掌握还不是很纯熟,所以使用起来有很多斧凿的痕迹。而与此同时,我也看到钱理群老师指导的一个韩国学生做的博士论文,论述的上海和北京的城市体验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本人以为,该论文非常有意思,其成功之处不在于理论的泛滥而在于其直觉体验,而且文章的标题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和两个城市的故事”,想想看,多有意思啊。

就说这么多吧。想到什么就怎么说了,没有像友那么富有思辨。这是我追求的风格,很想学得像友那样善于思辨,很多事可遇不可求,人生的多样性大概也就体现于此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30
哲学追求的是真理、抽象、理性、普遍、客观。
文学本质这是虚构、形象、情感、特殊。
有的人说文学和哲学是没有关系,但是本人认为那是不对的。当然这本人个人的看法而已。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什么实质的内瓤,只是一味的用文字组装成一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形象,叙述一段感情,然后再加入所谓的特殊元素。这样的一篇东西能叫有内涵的吗?如果只是一味地平铺直叙,没有任何思想,没有任何真理性,没有任何客观性和代表性,没有任何内涵。读者看了之后没有啥感想。这样的文学能叫文学吗?还能具有传承和研究的价值吗?
因此我个人的观点是:文学和哲学是不分家的,是相互融合的。文学是哲学的载体,哲学是文学
的骨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30
我认为文学与哲学的关系就是:文学是哲学的表述拐杖,哲学是文学的思想走向。
第3个回答  2010-12-30
你可以说哲学、文学不科学,但反过来,它们之所以不科学,在于它们需要解决的东西,本来就不是科学可以解决的。
我们要做的是用科学去知道所能知道,但很多人却用科学去抵斥我们所不能知道。
信任科学方法,信任科学可以证实和证伪的部分,这是科学精神。凡是科学无能为力的,即是虚假无用,这是愚蠢和无知。
第4个回答  2010-12-30
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