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神话中支撑天的八根柱子的名字是什么

古神话中支撑天的八根柱子的名字是什么

屈原的《天问》中有这样一句“八柱何当,东南何亏”,对于这句话的解释,可谓是众说纷纭,这句话中,又牵扯的一个古神话——共工触怒不周山,因此想要了解他的意思,就要对“八柱”“不周山”进行一些考证。
所谓的“八柱”,一般有两种理解。
一种认为,他是承载天的八根柱子,明清思想家王夫之,在《楚辞通释》这样解释到:地有八山,当四方四隅,以上升其气,与天相通者当有所托。也就是说,地上有八做大山,作为天柱来支撑天地,其中王逸,闻一多支持这种说法。
一种认为:八柱是地面之下的柱子,用来支撑大地。在《河图》《淮南子》中都有“地有八柱”“地有九州八柱”的记载。
两种解释,都有他们的依据,那么“八柱”究竟是何物?
最早关于“八柱”的记载,来自于《淮南子》“天地之间,九州八极”,这里的“八极”是一种误写,就是“八柱”的意思。
《淮南子》对于“八极”是这样记载:
八纮之外,乃有八极。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 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
如果将“八极”看成“八柱”的话,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
地面上有八座大山,从东北方开始,分别是方土山、东极山、波 母山、南极山、编驹山、西极山、不周山、北极山。
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周山”就是天地的“八柱”之一。
为何会出现“东南何亏”,东南的之地,为何会突然下陷呢?这就牵扯到了共工触怒不周山的神话故事,这个不周山在什么地方,为何在多次出现在楚文化之中呢?
关于不周山的位置,《山海经》中有两处记载:
第一处,《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曰崇吾之山……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
第二处,《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 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 水曰寒暑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
从两处记载中,大家可以明白,不周山因为山形有缺,因此而得名,而缺失的部分,是因为共工氏与颛顼帝,争夺天下,触怒此山所致。
通过两处的描述,不周山的东南有崇吾山、长沙山,以北是诸毗山脉。同时与岳崇 山相邻,向东可望到泑泽,在西北海之外。不周山 有寒暑泉水,水西是湿山,水东是幕山。不周山还盛产一种似桃似枣的果实,黄花红萼。
我们可以大体的推断出,不周山位于整个地理版图的西北之地,然而具体的位置很难判定。
一直到东汉时期《离骚》有这样的记载:“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根据王逸的解释,这里的“不周”就是“不周山”,位于昆仑的西北。
然而上古时期,不周山和昆仑山,古人的眼光看来,是归属于神话体系的。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就是以昆仑神话为中心的,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中,昆仑是指一个完整的、宽泛的区域,是一个独立于现实的想象世界。
一直到汉代,昆仑才有了实体,也就是现实中的昆仑山。
从而可以判断,不周山就在昆仑山系之中,具体是指那座山,不得而知。
还有一点要给大家解释一下,共工属于炎帝体系,颛顼属于黄帝体系,共工与颛顼争帝失败后,怒触不周山,其内在的含义是指对颛顼权威的挑衅与不 满。溯其根源,此神话实为炎帝与黄帝斗争的延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5
天柱,也有称铜柱。
《淮南子·墬形训》:“昔者 共工与 颛顼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
《神异经·中荒经》:“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