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描写花的散文有哪些

如题所述

名家描写花的散文有:郭沫若的《石榴》、叶灵凤的《夏天的花》、汪曾祺的《花》、季羡林的《海棠花》、冰心的《樱花赞》、林语堂的《孤崖一枝花》、林徽因的《蛛丝和梅花》等。

《石榴》是1942年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选自郭沫若文艺散文集《丁东草》。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地追求。

《樱花赞》散文,冰心作。描写作者回忆1961年访问日本时的情景,尤以汽车工人为了接送中国作家代表团而特意将罢工时间推迟这一友好举动,更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

《海棠花》写作背景:1941年5月的一天,在哥廷根大学,季羡林在去研究所的路上发现一家院落里盛开的海棠花,他突然想起济南佛山街的海棠。满树红英燃起故园情,故乡和祖国都站在了他的面前。“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在眼前……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

《蛛丝和梅花》,林徽因是用诗歌的创作手法来写的,其中既有“中国山水”的巧、宜、精、雅,又见华丽装饰、曲线复杂和散逸错落,全文各段落随着作者灵动的思绪自由跳跃,毫无启承转合的痕迹。

她以个人独特性格、建筑师的审美眼光从异常纤微细巧的角度去关照人物、情景和人生,以清新的风格、细密的文化和真挚的情思,将自己的思绪的真实展现在读者面前。

扩展资料:

这些以“花”为题的经典散文均收录在《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花》中,作者是黄芳、陈子善,在2014年6月1日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花》共收编以花为题的名家经典散文55篇。中国素来是一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亦不胜枚举。散文一体,论者尽有不同解释,但涉及风格之丰富多样,语言之精湛凝练,名家又皆首肯之。

因此,在时下“图像时代”或曰“速食文化”的阅读气氛中,重读散文经典,便又有了感觉母语魅力的意义。 本着这样的心愿,我们对中国现当代的散文名篇进行了重新的分类编选。比如,春、夏、秋、冬,比如风、花、雪、月……等等。

这样的分类编选,可能会被时贤议为机械,但其好处却在于每册的内容相对集中,似乎也更方便一般读者的阅读。 这套丛书将分批编选出版,并冠之以不同名称。选文中一些现代作家的行文习惯和用词可能与当下的规范不一致,为尊重历史原貌,一律不予更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石榴 (郭沫若的作品)

百度百科-樱花赞

百度百科-人间·名家经典散文书系: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8

    有郭沫若的《石榴》:

《石榴》是1942年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篇散文作品,选自郭沫若文艺散文集《丁东草》。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奋发向上的品格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地追求。

2.冰心的《樱花赞》:

樱花赞 散文。冰心作。描写作者回忆1961年访问日本时的情景,尤以汽车工人为了接送中国作家代表团而特意将罢工时间推迟这一友好举动,更使作者久久不能忘怀。

3.林语堂的《孤崖一枝花》:

林语堂先生在《孤崖一枝花》中写道:宇宙万类,应时生灭,必尽其性。是故花树开花,乃花之性,率性之谓道,有人看见与否,皆与花无涉……古人著书立说,皆率性之作,一则无名,二则无利,甚至有杀身之祸临头,然自有不说不快之势。

4.林徽因的《蛛丝和梅花》:

林徽因是一位多才多艺、美丽超群的女性,曾在20世纪30年代被老一辈知识分子喻为“中国第一才女”。

其创作的60几首诗中既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婉丽,又有学者式的聪慧睿智,同时还隐含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忧时伤世情怀,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单纯与复杂、宁静与喧哗、婉约与雄浑、静态与动态等多元化的审美风格趋向。

5.郭沫若的《芭蕉花》:

《芭蕉花》散文是是现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郭沫若(1892~1978年)的作品。郭沫若所著《芭蕉花》写于1924年8月,当时郭沫若旅居日本福冈。

6.秦瘦鸥的《秋海棠》:

《秋海棠》为“鸳鸯蝴蝶派”作家秦瘦鸥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小说。《秋海棠》曾被冠以“民国第一言情小说”之称。故事讲述被军阀毁容的京剧花旦秋海棠走投无路而自杀的悲惨人生,又称作旧上海“第一悲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26

一、《处处花开夹竹桃》季羡林

我是喜欢夹竹桃的:它带给我关于童年的回忆和对于缅甸友人的怀念。

不久以前,我又到了缅甸首都仰光,看到了那里的夹竹桃,翠叶红花,含笑怒放,我仿佛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心里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我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来,然而却隐隐约约地觉得:夹竹桃大约就到此为止,再远的地方不会有了。

然而,仅仅几天以后,我就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看到了夹竹桃。

巴格达是一个别具风格的城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说不出有多么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同时也可以看到最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你可以看到最新式的美国的豪华汽车,同时也可以看到《一千零一夜》里描绘的那种驴子。

驴子没有鞍子,没有缰绳,身上光溜溜什么都没有,一个八九岁的小孩骑在上面,手里只拿着一根小棍,他就用了这仅有的武器,在汽车的洪流中,指挥以执拗闻名全世界的驴子,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像指挥自己的两条腿一样。

巴格达也是一个友好的城市。我们在街头、巷尾、旅馆里、会场上,感到的都是温暖和热情。跟我们接触最多的餐厅里的服务员和汽车司机,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相处得像老朋友一般。

就在这个城市里的一个军事学院里,我又看到了夹竹桃。主人们殷勤招待,把各兵种的各种操作都表演给我们看。正当我从内心里感激主人们的热情的时候,蓦抬头看到一团绿蜡似的竹子、红霞似的花朵,我的眼前一亮,仿佛闪起了一片光:这不是老朋友夹竹桃吗?

夹竹桃同友谊是没有什么联系的,我还没有听说有哪一个国家把夹竹桃看作友谊的象征。然而,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再加上自己过去的那一段经历,我又把两者联系了起来,不是很自然的吗?

我虽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来,然而我又隐隐约约地觉得:夹竹桃就到此为止,更远的地方不会再有,这里离开我们祖国远远超过一万里了。

然而,几天以后,我又在非洲的土地上,在离开开罗不远的苏伊士运河边上看到了夹竹桃。

开罗也是一个别具风格的城市。尼罗河横贯全城,波光帆影与摩天高楼,相映成趣。夜里,霓虹灯把尼罗河照成一条火龙。博物馆里充满了巨大的石棺和古代帝王的木乃伊,一下子就把我们的回忆带回到四五千年以前去。

我们在这里,正如在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首都一样,也找到了不少的朋友。许多阿联的朋友喜欢引用穆罕默德的一句话:“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也要去寻求。”我们的友谊确实是很古老了,这友谊深入人心,今天我们到处都可以找到,在博物馆讲解员的身上,在大街上男女小学生的微笑中。

就在这里,我又看到了夹竹桃。它长在苏伊士运河边上,叶子特别大,枝干特别粗,绿油油地长成堆,长成团。花朵虽然不多,但却红艳逾常,朝霞似的在最高枝头闪闪发光。

我现在再没有那一些隐隐约约的到此为止的感觉了。我的想法是:夹竹桃遍天下,我们的朋友也遍天下。

二、《淡淡的花香》席慕容

那天,当我们四个人在那条山道停下来的时候,原来只是想就近观察那一群黑色的飞鸟的,没想到,下了车以后,却发现在这高高的清凉山上竟然盛开着野生的百合花。  

山很高,很清凉,是黄昏的时刻,湿润的云雾在我们身边游走,带着一种淡淡的芬芳。这所有的一切竟然完全一样,虽然那么多年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连我心里的感觉竟然也完全一样?

我迫不及待的想告诉同行的朋友,这眼前的一切和我18岁那年的一个黄昏有着多少相似之处,一样的灰绿色的暮霭、一样湿润和清凉的云雾 、一样的满山盛开的百合花;谁说时光不能重回?谁说世间充满着变幻的事物?谁说我不能与错过的美丽重新相遇?  

我几乎有点语无伦次了,朋友们大概也感染到我的兴奋。陈开始攀下山崖,在深草丛里为我一朵一朵的采起来 ,宋也拿起相机一张一张的拍摄着,我一面担心山崖的陡峭,一面又暗暗希望能够多摘几朵。

陈果然是深知我心的朋友,他给我采了满满的一大把,笑着递给了我。当我把百合抱在怀中的时候,真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快乐和满足 。一生能有几次,在高高的清凉山上,怀抱着一整束又香又白的百合花?   

然而生命也许就是这样的吧,无论是欢喜或悲伤,总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得来走 一趟。我想,生命应该是这样了。   

而这一切都要感激我的朋友们。所以,你说我爱的是花吗?我爱的其实是伴着花香而来的珍惜与感激的心情。  

我实在爱极了这个世界。一直想不透的是,为什么这个世界对我是特别仁慈?为什么我的朋友对我特别偏袒与纵容?在我往前走的路上,为什么总是充满着一种淡淡的花香?有时恍惚,有时清晰,却总是那样久久不肯离去? 

我有着这么多这么好的朋友陪我一起走这一条路,你说 ,我怎么能不希望这一段路途可以更长更久一点呢?也就是因为这样,我竟然开始忧虑和害怕起来, 在我的幸福与喜悦里,总无法不渗进一些淡淡悲伤,就像那随风袭来的,若有若无的花香一样。

三、《孤崖一枝花》林语堂

行山道上,看见崖上一枝红花,艳丽夺目,向路人迎笑。详细一看,原来根生于石罅中,不禁叹异。想宇庙万类,应时生灭,然必尽其性。花树开花,乃花之性,率性之谓道,有人看见与否,皆与花无涉。

故置花热闹场中花亦开,使生万山丛里花亦开,甚至使生于孤崖顶上,无人过问花亦开。香为兰之性,有蝴蝶过香亦传,无蝴蝶过香亦传,皆率其本性,有欲罢不能之势。拂其性禁之开花,则花死。

有话要说必说之,乃人之本性,即使王庭庙庑,类已免开尊口,无话可说,仍会有人跑到山野去向天高啸一声。屈原明明要投汨罗,仍然要哀号太息。老子骑青牛上明明要过函谷关,避绝尘世,却仍要留下五千字孽障,岂真关尹子所能相强哉?

古人著书立说,皆率性之作。经济文章,无补于世,也会不甘寂寞,去著小说。虽然古时著成小说,一则无名,二则无利,甚至有杀身之祸可以临头,然自有不说不快之势。中国文学可传者类皆此种隐名小说作品,并非一篇千金的墓志铭。

这也是属于孤崖一枝花之类。故说话为文美术图画及一切表现亦人之本性。“猫叫春兮春叫猫”,而老僧不敢人前叫一声,是受人类文明之束缚,拂其本性,实际上老僧虽不叫春,仍会偷女人也。知此而后知要人不说话,不完全可能。花只有—点元气,在孤崖上也是要开的。

四、《蛛丝与梅花》林徽因

真真地就是那么两根蛛丝,由门框边轻轻地牵 到一枝梅花上。就是那么两根细丝,迎着太阳光发 亮……再多了,那还像样么。一个摩登家庭如何能 容蛛网在光天白日里作怪,管它有多美丽,多玄妙, 多细致,够你对着它联想到一切自然造物的神工和 不可思议处;

这两根丝本来就该使人脸红,且在冬 天够多特别!可是亮亮的,细细的,倒有点像银, 也有点像玻璃制的细丝,委实不算讨厌,尤其是它 们那么洒脱风雅,偏偏那样有意无意地斜着搭在梅 花的枝梢上。 

你向着那丝看,冬天的太阳照满了屋内,窗明 几净,每朵含苞的,开透的,半开的梅花在那里挺 秀吐香,情绪不禁迷茫缥缈地充溢心胸,在那刹那 的时间中振荡。

同蛛丝一样的细弱,和不必需,思 想开始抛引出去;由过去牵到将来,意识的,非意 识的,由门框梅花牵出宇宙,浮云沧波踪迹不定。 

是人性,艺术,还是哲学,你也无暇计较,你不能 制止你情绪的充溢,思想的驰骋,蛛丝梅花竟然是 瞬息可以千里! 好比你是蜘蛛,你的周围也有你自织的蛛网, 细致地牵引着天地,不怕多少次风雨来吹断它,你 不会停止了这生命上基本的活动。

此刻……“一枝 斜好,幽香不知甚处,”…… 拿梅花来说吧,一串串丹红的结蕊缀在秀劲的 傲骨上,最可爱,最可赏,等半绽将开地错落在老 技上时,你便会心跳!梅花最怕开;开了便没话说。 索性残了,沁香拂散同夜里炉火都能成了一种温存的凄清。 

记起了,也就是说到梅花,玉兰。初是有个朋 友说起初恋时玉兰刚开完,天气每天的暖,住在湖 旁,每夜跑到湖边林子里走路,又静坐幽僻石上看 隔岸灯火

感到好像仅有如此虔诚的孤对一片泓碧 寒星远市,才能把心里情绪抓紧了,放在最可靠最 纯净的一撮思想里,始不至亵渎了或是惊着那“寤 寐思服”的人儿。那是极年轻的男子初恋的情景, ──对象渺茫高远,反而近求“自我的”郁结深浅 ──他问起少女的情绪。 

就在这里,忽记起梅花。一枝两枝,老枝细枝, 横着,虬着,描着影子,喷着细香;太阳淡淡金色 地铺在地板上:四壁琳琅,书架上的书和书签都像 在发出言语;墙上小对联记不得是谁的集句;中条 是东坡的诗。

你敛住气,简直不敢喘息,巅起脚, 细小的身形嵌在书房中间,看残照当窗,花影摇曳, 你像失落了什么,有点迷惘。又像“怪东风着意相 寻”,有点儿没主意!浪漫,极端的浪漫。“飞花满 地谁为扫?”

你问,情绪风似地吹动,卷过,停留 在惜花上面。再回头看看,花依旧嫣然不语。“如此 娉婷,谁人解看花意,”你更沉默,几乎热情地感到 花的寂寞,开始怜花,把同情统统诗意地交给了花 心! 这不是初恋,是未恋,正自觉“解看花意”的时代。

情绪的不同,不止是男子和女子有分别,东 方和西方也甚有差异。情绪即使根本相同,情绪的 象征,情绪所寄托,所栖止的事物却常常不同。水和星子同西方情绪的联系,早就成了习惯。

一颗星 子在蓝天里闪,一流冷涧倾泄一片幽愁的平静,便 激起他们诗情的波涌,心里甜蜜地,热情地便唱着由那些鹅羽的笔锋散下来的“她的眼如同星子在暮 天里闪”,或是“明丽如同单独的那颗星,照着晚来的天”,或“多少次了,在一流碧水旁边,忧愁倚下 她低垂的脸”…… 

惜花,解花太东方,亲昵自然,含着人性的细 致是东方传统的情绪。 此外年龄还有尺寸,一样是愁,却跃跃似喜, 十六岁时的,微风零乱,不颓废,不空虚,踮着理 想的脚充满希望,东方和西方却一样。

人老了脉脉烟雨,愁吟或牢骚多折损诗的活泼。大家如香山, 稼轩,东坡,放翁的白发华发,很少不梗在诗里, 至少是令人不快。话说远了,刚说是惜花,东方老 少都免不了这嗜好,这倒不论老的雪鬓曳杖,深闺 里也就攒眉千度。

最叫人惜的花是海棠一类的“春红”,那样娇嫩 明艳,开过了残红满地,太招惹同情和伤感。但在 西方即使也有我们同样的花,也还缺乏我们的廊庑 庭院。有了“庭院深深深几许”才有一种庭院里特 有的情绪。

如果李易安的“斜风细雨”底下不是“重 门须闭”也就不“萧条”得那样深沉可爱;李后主 的“终日谁来”也一样的别有寂寞滋味。看花更须 庭院,常常锁在里面认识,不时还得有轩窗栏杆, 给你一点凭藉,虽然也用不着十二栏杆倚遍,那么 慵弱无聊。 

当然旧诗里伤愁太多:一首诗竟像一张美的证 券,可以照着市价去兑现!所以庭花,乱红,黄昏, 寂寞太滥,时常失却诚实。西洋诗,恋爱总站在前 头,或是“忘掉”,或是“记起”,月是为爱,花也 是为爱,只使全是真情,也未尝不太腻味。

就以两 边好的来讲。拿他们的月光同我们的月色比,似乎 是月色滋味深长得多。花更不用说了;我们的花“不 是预备采下缀成花球,或花冠献给恋人的”,却是一 树一树绰约的,个性的,自己立在情人的地位上接 受恋歌的。 

所以未恋时的对象最自然的是花,不是因为花 而起的感慨,──十六岁时无所谓感慨,──仅是 刚说过的自觉解花的情绪。寄托在那清丽无语的上 边,你心折它绝韵孤高,你为花动了感情,实说你 同花恋爱,也未尝不可,──那惊讶狂喜也不减于初恋。

还有那凝望,那沉思…… 一根蛛丝!记忆也同一根蛛丝,搭在梅花上就 由梅花枝上牵引出去,虽未织成密网,这诗意的前 后,也就是相隔十几年的情绪的联络。 

午后的阳光仍然斜照,庭院阒然,离离疏影, 房里窗棂和梅花依然伴和成为图案,两根蛛丝在冬 天还可以算为奇迹,你望着它看,真有点像银,也 有点像玻璃,偏偏那么斜挂在梅花的枝梢上。

五、《石榴》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强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奇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5-28
在美文网的散文栏目有几篇描写花的名家散文,列举如下:

季羡林散文《处处花开夹竹桃》
季羡林散文《海棠花》
季羡林散文之马缨花
老舍散文之养花
张晓风散文《花之笔记》
以上文章均可在美文网的散文栏目找到,网址:http://www.lookmw.cn/sanwen/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9-14
名家描写花的散文有:郭沫若的《石榴》、叶灵凤的《夏天的花》、汪曾祺的《花》、季羡林的《海棠花》、冰心的《樱花赞》、林语堂的《孤崖一枝花》、林徽因的《蛛丝和梅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