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祝福中的祥林嫂人物形象是什么?

如题所述

1.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2.祥林嫂是不幸、恪守礼教、和遭受礼教残害的女性形象。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环境下,自己也是恪守礼教的,为了守住贞操她不惜以死来威胁后来的丈夫,为了能够换回清誉,她不惜花费重金去捐门槛。

3.祥林嫂是既可怜又可悲的女性形象,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却依然将礼教奉为神明,仿佛没有了礼教就不能生活。祥林嫂的遭遇是十分可怜的,完全的客观原因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但是客观悲剧没有摧毁祥林嫂,封建礼教却将祥林嫂的灵魂和肉体都夺走了,这是祥林嫂的主观愚昧害了自己。

扩展资料

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虚构的人物。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辛亥革命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的不平待遇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创作背景: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驱使下,1924年2月7日鲁迅先生创作了这篇小说。

参考资料:祥林嫂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人物)-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10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但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0
第3个回答  2018-04-03
祝福课文中我的形象
第4个回答  2018-03-20
当她初次来到鲁镇时,干重活,但工资低。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艰辛。被抓回去改嫁后,说明当时妇女的地位卑微。再次回鲁镇时被别人瞧不起,说出了当时地主阶级对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理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对封建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