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路试题求解

1.收发两端之间的传书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km/s,当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时,请计算数据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2.假设一个由路由器相连的网络,拥有3个相对独立的物理网段,每个网段的主机数不超过28台.如果该网络申请了一个C类网络202.298.20.0,现通过子网划分来实现IP地址的分配。请为三个子网分配合适的子网地址,算出每个子网可用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要详细过程,有讲解的话追加50分
不要说这说那,题没问题,不回答的请绕道

第一题:
1.发送时延是指结点在发送数据时使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从数据块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发送算起,到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发送时延又称为传输时延,它的计算公式是: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1000kbit/100kbit/s=10s
2.在计算机通信网中,传播时延是指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接收端收到数据(或者从接收端发送确认帧,到发送端收到确认帧),总共经历的时间。实际上这一来一回所经历的时间相加,就是所谓的RTT
d = 物理链路的长度
s = 介质的信号传播速度 (~2x108 m/sec)
传播延迟 = d/s=1000km/200000km/s=0.005s

第二题:
1、按照网段数划分:
需要划分的子网个数是:3个。
每段子网的网络号是TO前IP的最后一位减1
每段子网的广播地址是TO后IP最后一位加1
1)202.298.20.1 ——202.298.20.62
2)202.298.20.65 —— 202.298.20.126
3)202.298.20.129 —— 202.298.20.190
4)202.298.20.193 —— 202.298.20.254
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每个子网62个可用地址,满足要求。

2、按照主机数划分:
需要划分的IP子网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每段子网的网络号是TO前IP的最后一位减1
每段子网的广播地址是TO后IP最后一位加1
1)202.298.20.1—— 202.298.20.30
2)202.298.20.33 —— 202.298.20.62
3)202.298.20.65 —— 202.298.20.94
4)202.298.20.97 —— 202.298.20.126
5)202.298.20.129 —— 202.298.20.158
6)202.298.20.161 —— 202.298.20.190
7)202.298.20.193 ——202.298.20.222
8)202.298.20.225 ——202.298.20.254
每个子网30个可用地址,也满足要求。

按照主机数划分是最节省地址的,地址划分是按照2的次方来划分的,主机数=<28,则划分的地址数应该是2的5次方,就是32个,那么子网掩码的最后一位就是256-32=224,即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IP地址就是每32个一组,如202.298.20.0——202.298.20.32,最前面一个地址是网络地址,最后面一个地址是广播地址,中间的是可用地址,一般只写可用地址,即202.298.20.1——202.298.20.31,以此类推,写到202.298.20.254即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