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社杯多久举行一次

如题所述

一年举行一次。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于 2002 年创办,在国内外广受关注,已成为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大赛以高远的立意和创新的理念,汇聚全国优秀学子,竞技英语表达与沟通艺术,为全国大学生提供展示外语能力、沟通能力与思辨能力的综合平台。

英语演讲是国家未来发展对高端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端人才外语能力、思辨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大赛的设置,将以演讲能力的提高为“驱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赛题将以国际化人才要求为标准,融入思辨性、拓展性和创造性等关键要素,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开拓其国际视野,提升其国际素养。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覆盖面广,选手代表性强;比赛遵循国际规则,赛程科学,赛制严谨,程序规范;评委专业,评判严格,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奖项设置合理,师生共赢,奖励丰厚。

比赛方式

(一)地面赛场

1、初赛

组织方式:各参赛学校作为初赛赛点,由本校外语院(系)或大学外语教学部负责组织实施。

所在省(市、自治区)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可给予协助与支持。

参赛资格:每个初赛赛点应有不少于20人参赛。参赛学校应保证本校符合参赛资格的学生有公平的报名参赛机会。

比赛时间:根据本省(市、自治区)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公布的时间安排举办,确保在本省(市、自治区)复赛之前完成初赛。

比赛环节:可包括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回答问题等部分。可参考大赛决赛形式。

演讲题目:定题演讲可参考大赛决赛题目,也可自定。即兴演讲题目自定。

评委组成:评委人数不少于5人(须包含外籍评委)。中国籍评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比赛前应召开评委会,讨论并贯彻评分标准,以保证比赛的规范性、公平性与公正性。

可参考决赛评分标准。

赛场布置:组委会秘书处将提供统一宣传海报模板和赛场背板设计模板(电子版),参赛院校也可自行设计,但必须包含大赛名称(“‘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主办单位名称。

2、复赛

组织方式: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由各省(市、自治区)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指委会)组织成立复赛组委会,主办复赛,外研社驻当地机构协办。

参赛资格:复赛组委会至少提前两周将复赛通知发给本省(市、自治区)全部符合参赛资格的院校。各省复赛组委会决定各初赛赛点进入复赛名额的原则,并预先公布。

比赛时间:2014年11月3日前须完成复赛,并将入围决赛的选手名单上报大赛组委会秘书处。

比赛环节:可包括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回答问题等部分。可参考大赛决赛形式。在进入决赛选手(前3名)中有并列名次时,须进行加赛。

演讲题目:定题演讲可参考大赛决赛题目,也可自定。即兴演讲题目由复赛组委会决定,在比赛前应严格保密。

评委组成:评委人数不少于7人(须包含外籍评委)。中国籍评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每所学校(含复赛承办学校)只能有一人担任评委。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须规范、公平、公正,可参考决赛评分标准。比赛前应召开评委会,讨论并贯彻评分标准。复赛组委会应保存原始评分记录,并接受选手和指导教师的查询。比赛后建议以适当方式安排评委点评,以给予参赛选手与指导教师一定的参赛反馈。

奖项设置:各地复赛奖项与决赛一致,即包括特等奖(3 人,赴京参加决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奖选手的指导教师相应获得指导教师特等奖、指导教师一等奖、指导教师二等奖、指导教师三等奖。

奖励标准:获得各省(市、自治区)复赛第一名的选手和其指导教师将获得资助,赴港澳地区进行教学交流(已获得全国决赛同级或更高级奖励的选手和指导教师不再重复奖励)。鼓励复赛组委会争取当地教育部门和相关企业的支持,加大复赛奖励力度。

赛场布置:组委会秘书处将提供统一宣传海报模板和赛场背板设计模板(电子版),承办单位也可自行设计,但必须包含大赛名称(“‘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主办单位名称。

(二)网络赛场

注册报名:2014 年6月15日至11月3日,选手到大赛官网注册报名,填写个人资料,上传一段个人展示视频(英文,限时1分钟,flv格式,40M以下,此视频不计入选手成绩)。

注册成功的选手将获得大赛组委会发放的选手编号。选手须保证个人资料真实、有效,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大赛组委会保留进一步追究责任的权利。

参赛方式:每位参加“网络赛场”的选手须提交一段参赛视频。要求如下:

(1)时间要求:10月15日至11月7日,各省(市、自治区)上传视频时间要求不同,具体以官网通知为准。

(2)视频内容要求:以大赛组委会公布的定题演讲题目“Change the Unchangeable”(选手须自加小标题)为主题进行3分钟英语演讲。

(3)视频质量要求:图像与声音清晰,无杂音,为一个完整的演讲视频文件,不得进行编辑、裁剪等。

(4)视频格式要求:建议为flv格式。

(5)视频大小要求:不超过100M。

选拔程序:

(1)视频初审:11月8日至15日,网络赛场组委会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团,对视频进行初审。

(2)网络投票:11月18日至24日,大赛官网公布初审通过的60名(暂定)选手视频并进行网络投票。

(3)电话评选:11月18日至24日,评委对初审通过的60名(暂定)选手就参赛视频内容进行电话提问并打分。

(4)结果公布:11月28日,组委会根据评审团评定、网络投票与电话评选成绩加权得出网络赛场选手成绩,并在大赛官网公示3天。

公示期结束后,组委会正式公布晋级全国决赛的30名选手名单。如公示期间发现选手有违反比赛要求的行为,则取消该选手参赛资格。

评委组成:评审团评委人数不少于 7 人(须包含外籍评委)。中国籍评委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

评分标准:评分标准须规范、公平、公正,参照决赛评分标准制定。

其他未尽事宜,以大赛官网通知为准。

3、决赛

参赛资格:各省(市、自治区)复赛前 3 名(限 3 人,不得出现并列名次)选手,以及网络赛场前30 名选手。主办单位还将邀请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选手参加决赛。

比赛地点:北京

比赛时间:2014年12月7日—13日

抽签规则:决赛选手的选手号和各阶段出场次序均由抽签决定,所抽到的号码或次序为最终结果,不得与任何人交换。

评委组成:评委人数不少于 9 人,其中外籍评委不少于 4 人。中国籍评委具有教授职称。比赛前应召开评委会,讨论并贯彻评分标准,以保证比赛的规范性、公平性与公正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