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鸩自尽这一典故由何而来,李斯这人该怎样评价?

如题所述

战国末年的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官至秦国丞相的吕不韦,究竟是哪里人,历史上一直都在争论。

《战国策》载:“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此书中说的卫国濮阳,指今天的河南滑县,故有人说吕不韦是滑县人。

而《史记》载:“吕不韦者,阳翟(di)大贾(gu)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此书中说的韩国阳翟,指今天的河南禹州,故有人说吕不韦是禹州人。

若是论成书时间早晚,《战国策》在前,理应当真;若是论成书名气大小,《史记》名大,却也不错。据此,吕不韦是滑县人还是禹州人,这回算是打了个平手。

据清代《禹州志》上说:“吕丞相不韦故里,在城南大吕镇。”大吕村位于禹州城南的小吕乡,村口立石碑一通,上书“吕不韦故里”。该村北依吕梁山,西偎吕梁河,吕姓村民千余户,五千余口。另外,附近的福城冈上还建有吕丞相祠一座。

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历时三年,对位于大吕村的大吕墓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商、西周、战国等时期诸侯墓、贵族墓19座,出土青铜、玉、石、陶等文物近300件,其中发现一座大型陪葬车马坑,它长约35米,宽约3米,殉葬数十匹马。

这里到底是不是吕不韦家的祖坟,还真难说。但无论是相关史料,还是地上地下文物,都有力佐证了吕不韦和禹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已足矣。

关于吕不韦是何方人士,写到这儿暂且告一段落,咱还是书归正传,说说吕不韦这个人吧。

上世纪末轰动全国的赖昌星走私石油案,和吕不韦的“贩贱卖贵”一个性质。只不过老吕眼光高远,在“家累千金”,去邯郸做买卖的时候,结识了风流倜傥,一表人才的子楚,认为他“奇货可居”,于是不惜重金,打点太子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以及秦、赵两国的上层人物。当时子楚就很感动,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老吕一番周密谋划,子楚终拨云见晴日,从一个身陷囹圄的人质,一步登天,当上了太子的继承人、太子,并最终成为秦庄襄王。老吕也如愿以偿,谋到了丞相之位。

为了掌控子楚,老谋深算的吕不韦忍痛割爱,将自己怀孕的女友姬白送给了他,后生下嬴政。嬴政即位后,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其“仲父”。自此,老吕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顶峰。

其时,并称“四公子”的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孟尝君皆因礼贤下士,结交宾客而名扬四海。老吕为从气势上压倒他们,招食客三千,亲自领衔编篡完成了20余万言的《吕氏春秋》。

老吕命人将《吕氏春秋》全文抄在布匹上,悬挂咸阳城头,一字千金,让人挑毛病。作为如雷贯耳的一国之相,即便是毛病百出,谁敢冒杀头之危险,站出来指正?如此一来,老吕既给自己扬了名,也杀了众君的锐气,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在吕府众多门客中,李斯是最杰出的一位。李斯利用近侍秦王的机会,上书《论统一书》,劝其抓住“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一统天下。完成统一大业后,李斯也被擢升为丞相,设立郡县、三公九卿,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等,都是这老几出的点子。令其臭名昭著的,当是“焚书坑儒”了。

甘罗,很小便拜入老吕门下。在老吕的竭力举荐下,十二岁时奉诏出使赵国,使计让秦国白白得到十几座城池,因此被秦王赐封为上卿。《史记》客观评价他是“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同为走上权力之巅的吕不韦、李斯,皆因忘乎所以,一个被逼饮鸩自尽,一个被处以黥(qing)刑、劓(yi)刑、断舌、砍趾、腰斩于市,而且诛灭三族。

人没了,还谈什么“立国家之主赢几倍?”从老吕身上得出一个启示:平凡是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