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期限多长失效

如题所述

法院执行期限多长失效,具体如下:

1、申请执行期间为2年。

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

2、如果超过期限,就丧失了申请执行的权利。执行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结,非诉执行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结;

3、有特殊情况需延长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延长三个月,还需延长的,报高级人民法院备案。

委托执行的案件,受委托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委托函件后三十日内执行完毕。

强制执行的流程如下:

1、申请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法院受理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3、申请复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4、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5、采取强制措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执行员应当出示证件。执行完毕后,应当将执行情况制作笔录,由在场的有关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执行的基本原则如下:

1、执行的合法性原则

执行的合法性原则,是指执行活动应当按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进行。执行合法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执行活动必须以法定的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没有法律文书,或者法律文书没有生效的,或者生效的文书不属于法律规定的种类的,不能启动执行程序。

其次,采取的执行措施不能超出法定的范围。执行人员采取执行措施时,必须符合相关法律关于执行措施的规定。

最后,执行活动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比如,执行人员在采取执行措施以前,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责令其在指定的期间内履行义务,只有在其不履行的情况下才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执行标的的有限原则

执行标的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包括被执行人的财产和行为两个方面,但不包括被执行人的人身。

3、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

兼顾被执行人利益原则,是指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必须照顾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4、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既要采取强制手段,又要对当事人多做思想教育工作以促使其自动履行。

5、协助执行原则

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认为需要有关单位、个人协助执行的,应依法向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

如果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应当向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提出。我国法律规定,无论案件经过了几级审判,强制执行都由作出一审裁判的法院管辖。

2、申请执行需要提交以下文件:

(1) 申请执行书,申请书必须载明当事人和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以及请求执行的事项;

(2) 作为执行根据的生效法律文书,该法律文书须具有给付内容,执行标的和明确的被执行人;

(3) 本人的身份证明;

(4)如果是作为继承人或者权利承受人由申请执行,还应当提交继承或者承受权利的证明文件;

3、被执行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再审;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但当事人依照本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选择向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

第二百四十六条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法院经审查,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