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防坑指南之:留学鄙视链

如题所述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何处,都有阶层的划分,而阶层之间的界限,往往伴随着一条无形的鄙视链。在中国,985高校的学子常常看不上211,而211又可能轻视一本二本。在语言考试领域,雅思托福的高手中,似乎看不起专八,专八又可能对四六级持有优越感。就连娱乐选择,美剧迷会轻视韩剧爱好者,韩剧粉则可能对国产剧有所不屑。

那么,留学圈的鄙视链又是如何呈现的呢?它并非单一维度,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国家间的鄙视链:有的人认为,澳洲留学象征着富裕家庭的学渣,美国的混乱被视作大胆的冒险,加拿大的留学生则被形容为选择闭关修炼的清净之地。英国一年制硕士则被质疑其含金量。在这个鄙视链中,美国稳居顶端,加拿大、澳洲紧随其后,英国勉强跻身,而新西兰则被边缘化。接着,这些国家又会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留学产生质疑,而日韩则会被排在更后,至于新加坡和香港,可能被视为不够正宗的留学经历。

在offer的世界里,金钱的象征意义尤为重要。全额奖学金被视为鄙视链的顶端,比免学费的offer更受尊崇,而后者又比一般的offer更胜一筹。从全奖到学费减免,再到offer和等待名单,这是一条清晰的等级划分。项目选择上,顶尖名校的热门专业傲视一切,其次是普通学校的好项目,再往下是普通学校的一般项目。

高校鄙视链同样引人关注,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顶级学府高居顶端,随后是哥伦比亚、芝加哥、帝国理工等次一级的名校。不过,即使是在这些顶级学府之间,也会有微妙的竞争和比较,如同神仙间的较量。

留学阶段的鄙视链开始显现,美初美高学生看不起美本,美本又可能轻视国内本科硕士。不同阶段的留学生,各自持有独特的留学观念和优越感。然而,这并不是一条固定的鄙视链,而是一种阶段性的自我认同和比较。

学科之间也有鄙视链,商科和法学被视为精英,工科和理科则相对被低估,而文科和艺术则常常被贴上“非实用”或“奢侈”的标签。特别是哲学,尽管就业前景不明朗,但其学习者往往被视为有深度思考能力的群体,与那些追求经济效益的人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鄙视链的存在揭示了社会对智力和经济价值的双重衡量。但重要的是,我们应专注于提升自我,明确留学目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径。毕竟,企业的招聘者更看重的,是个人的才华和能力,而非这些看似复杂的鄙视链。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个人的成长和收获,而非被他人的眼光所定义。所以,让我们摆脱这些无谓的鄙视,专注于提升自我,去追求那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