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的风俗是人死后三年又下葬,有人知道那叫什么吗?我家里有一个...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30
在家乡安庆农村,存在一种独特的丧葬习俗——厝柩,又称为蚕基。这种做法是将逝者的棺材暂时安置在荒山野外的特定场所,棺材两侧露在外面,两侧用砖墙和瓦片覆盖。这种做法不同于其他地方常见的立即下葬习俗,而是等待三年后再进行正式的安葬。
这种习俗背后有何历史故事,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要了解这一习俗的来历,我们需回溯至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那时,朱元璋在统一江南的战斗中,在安庆和江州(今江西九江)一带与陈友谅、张士诚的军队发生了激烈战争。战争虽然以朱元璋的胜利告终,却给安庆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建立明朝后,朱元璋为了打破江南的宗族势力,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巩固统治,颁布了“移民令”,强制大量江南人民迁至江北苏北地区,并禁止他们返回原籍,切断与原籍的联系,这一事件被称为“洪武赶散”。
在这一大规模移民运动中,大量江西移民涌入安庆地区。据清初桐城派学者朱书所言,“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指禅之一二耳”。这些移民被禁止与原籍往来,但他们始终怀有返回故乡的梦想。因此,移民中的老人去世后,他们的棺木被暂时安置在野外,期望有朝一日能够返回故乡。随着时间的流逝,回归的梦想逐渐破灭,这些棺木最终也被埋入土中。
就这样,原本寄托着对故乡思念的丧葬方式,在安庆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风俗,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