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周朴园的相关分析,1000字以上。

如题所述

周朴园,一个富有的人,原本富有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但在如今这样一个物质社会里,富有便显现出了它狭义的一面。它变成了一个物质的概念,而在雷雨里所描写的这样一个封建的社会里,一个到处都充满着生与死的生命矛盾的社会里,一个到处充满富与贫的物质矛盾的社会里,一个到处充满贵与贱的阶级矛盾的社会里,物质决定着生死,决定着贫富,决定着贵贱。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周朴园是一个富有的人,是一个贵人。
周朴园,一个内心深处极为矛盾的人,两种思想的潮流一直在他脑海里冲撞,是自由与平等还是封建与压迫,直到他离去他也没有想清这样一个问题,他举棋不定,他甘心与世俗同流合污,却不愿意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另一面展现给世人。可能是由于他是商人的原因吧!对于无论是旧世还是现实的大多数商人来说,利益是最重要的,一切事情都因利益而起,因此利益是催生他们一切念头的本源。诚然,周朴园是这些商人的代表,为了利益,哪怕是心不甘,情不愿,他也会去做,为了利益,哪怕是丧尽天良,会留下千古骂名的事他也会去做。
但是我又想同情他,因为万恶的本源根本不在于他,而在于剧情中没有涉及到的他的父母。年轻时的他是敢于追求自由追求真爱的周朴园,他率先冲破束缚,与一个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差千里的女人侍萍相爱。为了爱情,他原本打算付出一切,但是他没有坚持到底,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严厉逼迫下,在大小姐的利益一次又一次的引诱下,他最终抛弃了侍萍选择了大小姐,行为上抛弃了自由选择了服从,选择了那条永远不归的道路。
侍萍可能是他一生中唯一相爱过的女人,所以他必然对侍萍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这一点,从他保留了三十多年的习惯,从他保留了三十多年的照片可以看出,更可以从他在课文开头和侍萍未相认时的那些对白可以看出。但是那份爱又是含蓄,又是自私。很含蓄,含蓄在每一句话都经过细细推敲,丝毫不表露与侍萍的关系。很自私,从来没有考虑过侍萍,只想到她是一个百依百顺的人,利用侍萍对他的爱,赶走侍萍。
周朴园是一个可笑的人,在他的心里只有怀念的余地,而不敢去做。他有男人的气魄,却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他没有负责的胆量,或者说没有从人性上出发去负责的心。他所要负责的家庭是他利益的一个成分,是他的花瓶,是他的名片。因为当时所谓的社会名流是很讲究家庭的,所以这个家庭就是他的工具,娶蘩漪便是形式所迫,因为他的工具不再完整。假如这个蘩漪也死了,那便有一个又一个的蘩漪来弥补这个位置的空缺,即使经过了一千个蘩漪,其中也不会有一个侍萍!
新和旧是近乎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但是在周朴园身上却有着很好的体现,新和旧完美的结合注定了矛盾与冲突的产生,也正是这新与旧的结合让他成为了一个虚伪的人,软弱的人。为何软弱?在矛盾面前,在新旧面前,他终将作出选择,必舍其一,如果舍弃了,那么就是坚决的人,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是舍其表面的新,留住表面的旧,为了不让内心的资本义平等自由的思想与社会的现状相冲突,他不时会用表面的旧掩盖住内心的新,他更不能与人提及往事,因为他不想让那段被封建社会定义为没有道德的行为让人知道,在外人面前他总是强硬,那是内心的空虚所致,因为他试图用那假装出来的强硬的性格来驱走道上的人对他品德的深究。他的懦弱表现在方方面面,侍萍所代表的是周朴园的理想,而他背叛了侍萍就等于背叛了自己的理想,他总是不敢面对现实,总是希望一切像他希望的那样发生,侍萍走了,他便失去了人生中唯一的真爱,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的表现。即使他总是怀念,但是怀念能给他带来什么?当他老之将至,望着早已厌倦的金钱,无尽的悔恨将湮没他的心田,当初那个出现了却又失去的机会将是他永远不能原谅自己的理由!
我从他的身上明显的察觉到他具有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通病,那就是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为了目标甚至可以放弃原则,正如孙文同志,为了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可以让出大总统的位子。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雄辩的证明了软弱妥协的革命可能得利一时,但不能受益一世,因为那样的革命最终将革了自己的命。周朴园的人性的软弱,注定了他们家庭将是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因为到处都是谎言,没有真诚的爱,只有虚伪的问候。璀璨的中国礼乐文化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竟然成为了虚伪的借口。
呜呼!但愿周朴园的形象能唤醒一些男人们沉睡的良知!让世界充满真诚与和谐!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