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上“三大骗局”,分别是什么事呢?

如题所述

人们常说,历史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实际上却可笑至极。书写历史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需要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由胜利者随便改几笔就成了历史。更何况,编写历史是一件极为专业的事情,需要考证大量的资料,必须要由专业的人员来完成。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历朝历代的史书基本上都是由后一个朝代编撰完成的。比如《旧唐书》是由五代时期后晋史学家刘昫、张昭远等人编撰的,《新唐书》是由宋朝大文豪欧阳修、宋祁等人编著的,而《宋史》则是由元朝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所以,就算胜利者当时修改了史书,后一个朝代的史学家在考证史料之后,也不见得就会采信。

而且,在古代想要修改史书,那要改的东西可就多了去了。例如皇帝起居注、朝廷史书、地方志、人物传记以及个人编撰的野史、私史等。这些东西都要一一改正的话,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不过,在古代编撰前朝史书时,往往也会因为时间跨度过大,对一些历史事件会产生夸大或者误解的现象。


古代的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有时也会因为史料考证不严,而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现象做出误判,甚至有时也会掺杂一些个人情感进去,因此就形成了历史骗局。还有一些历史事件,则是在流传的过程中被不断夸大,脱离了事实真相。比如中国古代历史上三个有名的历史骗局,至今都有人深信不疑,你信了几个?

第一件: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始于康熙二十年,终于嘉庆元年,持续时间长达115年。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可是随着人们对清朝史料了解的日益深入,“康乾盛世”的真实情况也逐渐浮现在人们面前。无论是在马戛尔尼访问清朝的回忆录中,还是康乾时期的地方志中,又或者是尚未最终定稿的《清史稿》中,对于这一时期的描述大多与饥荒有关,丝毫看不出盛世的模样。


其实,并不是说康熙、雍正、乾这三位皇帝不好,而是清朝当时的情况确实很难出现如同唐朝“贞观之治”那样的盛世。康熙时期,清朝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到雍正继位时励精图治国力有所恢复,可是乾隆皇帝一上台又挥霍无度,败光了雍正留下的家底。确切的说,也只有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最强盛。可惜的是,雍正在位时间太短,而“康乾盛世”有康熙,有乾隆,却唯独没雍正什么事儿。

第二件:焚书坑儒

在历史上,人们对于秦始皇的了解,基本上都是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因为这是成书时间距离秦朝最近的一部史书。秦朝历史久远,很多史料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秦朝的史料。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的记载,就真的准确吗?


史学家在编撰史书时,虽然会遵循史料,但是偶尔也难免会掺杂进个人感情。就以《史记》为例,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将李广的生平事迹描写得犹如演义小说一般精彩。但是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对于卫青、霍去病的描述如同记流水账一般,寥寥几笔带过。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李广是司马迁妻子的外公,而司马迁与李广的儿子李陵又向来交情深厚。

同样的,随着考古学家对秦朝史料发掘的越来越多,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塑造的秦始皇形象,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至少,从目前所发现的秦朝时期的竹简资料来看,秦始皇可能并非是常人所想的那种暴君。而史书中关于焚书坑儒的记载,也有一定的夸大成分。秦始皇虽然确实分焚烧了部分儒家典籍,但是所杀的却并不全都是儒生,更多的是那些试图以长生术欺骗秦始皇的方士。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影响《史记》在历史上的地位。

第三件:明朝方孝孺案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灭十族的说法。事实上,这可能就是在流传的过程中被夸大了。无论是清朝张廷玉所编的《明史》,还是明朝早期的史书中,都没有关于方孝孺一案被灭十族的说法。哪怕是立场并不十分客观的《明史》,对于方孝孺一案的记载也只是:“丁丑,召方孝孺草登基诏,孝孺投笔,且哭且骂。帝大怒,泰、子澄亦抗辩不屈。遂与孝孺同磔于市,皆夷其族。”


《明史》中没有方孝孺被灭十族的记载,反倒记载了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为方孝孺等建文旧臣平冤昭雪,并下旨赦免了方孝孺堂兄方孝复。后来在万历十三年的时候,明神宗朱翊钧又下旨赦免了当初因方孝孺一案被流放的戍边者后裔,共计1300余人。如果当初方孝孺真被灭了十族,那这1300多人又是从何而来?由此可见,方孝孺并没有被朱棣灭十族。

随着人们对古代历史了解得越来越深入,史书上很多看似合理的历史记载,都被证明不符合历史逻辑,但是却并不存在所谓的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这回事。有句话说得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滚滚英雄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史书上那些不符合逻辑的记载,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也会大白于天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