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为什么北方征服南方比较多?

如题所述

‍‍

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在地域上分为南北两大文化板块。南方文化细腻文雅,北方文化大气豪放,成为风格迥异的两道风景。

在地理上,南与北是确定的,但在文化上,南北之分却是相对的:对北方游牧区而言,中原就是南方,而对长江流域来说,华夏文化的诞生地中原却又是北方,而对更南方的闽人、粤人而言,无论是黄河流域的中原、还是长江流域华中、江南,对他们而言都是北方;所谓的江南,在靖康南渡之后,只是又一个中原,在文化上是更正统的中原。南与北的相对性和暧昧性,是中国这个地域辽阔国家的显著特征。

历史上的中国文化,最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为东西,二为南北。东西以胡焕庸先生提出的黑河-腾冲线为界,乃是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与边疆民族的游牧文化之分界线。南北为中原汉文化在永嘉南渡之后,形成的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于是,历史上的南北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中原汉文化内部的南北分野,另一种是胡汉之间的对峙,如中世的南朝与北朝、近世的两宋与辽金,这两种对南北文化的理解,并非毫不相干,而是相互渗透。

自魏晋南北朝之后,东西(胡汉)的对峙深刻地镶嵌到南北关系之中,北方文化之中既有汉化的胡文化,也有胡化的汉文化。胡汉文化经过魏晋南北朝、两宋辽金和元清三次大融合,在北方中原文化之中已经难分彼此。

观察中国大历史,有两种不同的中心观,一种是中原中心观,以华夏-汉民族的中原文明为尺度,衡量历史与文化的大变迁。中原中心观预设了文明的汉文化/野蛮的胡文化之二元对立,似乎中国的进步就是中原文明如何同化周边蛮族的历史。以中原中心观思考南北问题,很容易陷入大汉族主义的陷阱。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2
‍‍

将长城之内的农耕民族与长城之外的游牧民族作为两个平等的文明共同体,考察二者之间的交往与斗争。长城中心观注重的是北方边疆(塞防)地域两大民族的互动历史,但对南方边疆(海防)是其研究的盲区。自南宋特别到了明代之后,瓯闽粤的海洋文化开始崛起,成为思考中国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中心,又蕴涵着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多元复合体。只有置于三大文明的互动背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上的南北文化关系。

‍‍